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 通讯员 米山)12月24日,驿城区板桥镇英刘小学校园内传来孩子们的欢呼声,大山深处的200多名师生开始享用丰盛的午餐。有了天中义工联合会和众多爱心人士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再也不用为吃一顿午饭而翻山越岭奔波于学校和家之间了。
当日上午,沿着崎岖山路,记者来到英刘小学,此时到了孩子们吃午餐的时间。在该校伙房,记者看到两名厨师正在忙碌着,香菇肉片汤、红枣大米汤、白面馒头冒着热气,非常诱人。
“马上就到饭点了,孩子们可以在门外排队了。”一名厨师说。100多名高年级的学生排着队,端着饭碗,好奇地瞪大眼睛想看今天都有什么好吃的。低年级的孩子则由老师把饭端到教室里,然后给孩子们分好。
“好吃吗?小朋友。”记者问。“老师,好吃!”一名正在狼吞虎咽的小学生把记者当成了新来的老师。
该校学生马凯是离学校最远的学生,从他家到学校有近十公里。他告诉记者,学校的饭很好吃,比妈妈做的饭好,以前在家很少吃到这些。
记者了解到,英刘小学的许多学生家离校较远,有的隔着水,有的隔着山。有些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还有一部分在家务农,家庭收入非常微薄,平时也没有专门的人照顾孩子们吃饭。中午回家吃饭耽误上课时间,不回家的学生也只能吃凉饭,这对正长身体的孩子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自从爱心人士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为该校申请“免费午餐”爱心项目后,孩子们再也不用为中午吃饭发愁了。吃完午饭,老师带着孩子们休息、课外学习、辅导作业,给学生家长减轻了负担。
记者了解到,免费午餐基金是由邓飞等500多名记者以及国内几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天中义工联合会发起的“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公募计划,每天中午为贫困山区每名小学生提供一顿价格不超过4元的免费午餐,同时为学校提供餐具和厨师的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