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袁敏 通讯员 刘昱君)昨日,记者从开发区有关部门获悉,开发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场硬仗,纳入全区“五个专项行动”,摆在突出位置,上下联动,协同推进。
开发区实行区、乡、村三级书记负责制,建立区级干部包乡,区直单位、乡干部包村,驻村队员、村干部包组,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包户“四级包联”机制,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乡(街道)具体抓、部门配合抓、社会共同抓的良好氛围。
建立观摩评比制度,实行三天一暗访、一周一通报、双周一观摩,成立3支暗访组常态化开展检查。推行“红黑旗”制度,对排名靠后的经济上处罚,连续落后的纪律上问责,对整治效果好的经济上奖励、组织上重用,优先安排项目和资金,让主动干、自觉干、带头干的乡村得到更多政策倾斜。
规划引领,分类施策。强化以点带面、全域推进,努力提升颜值、丰富内涵。突出科学规划。围绕“五类”村庄建设,对全区所有自然村进行通盘谋划、因村施策,按照精品村、重点村、一般村分类制定标准、全域推进实施。
从群众反映强烈、最难啃部分切入,以道路沿线村庄、乡(街道)政府所在地为重点,直面突出矛盾,狠抓顽疾治理,先行推进整治乱搭乱建、清违建、清残垣断壁行动,通过以拆促整、还公于民,不但拆出了村庄新空间、新面貌,更拆出了公平正义新气象。在应拆尽拆基础上,梯次开展“整治乱堆乱放、清污水、清河渠”和“整治乱倒乱扔、清垃圾、清杂物”行动,彻底整治卫生死角,一大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开发区因地制宜推进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和美化,鼓励群众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合理利用清拆空地和废弃老物件、旧砖瓦,建设“一场四园”,变乱为景、变废为宝,让农村更像农村、乡村更富乡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