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1日
小红薯“变身”富民大产业

  文/图 全媒体记者 许静
  10月27日,在西平县焦庄乡高庙村红薯种植基地,随着挖薯机缓缓驶过,红薯破土而出,村民们忙着去土、分拣、装运,田间地头呈现一幅产业兴、农事忙的美好景象(如图)。
  近年来,焦庄乡大力发展红薯产业,打出一套“兴产业、富百姓、美乡村”的组合拳。
  “红薯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西平县焦庄乡党委书记张凤宇说。近年来,焦庄乡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树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理念,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了具有地域性标识的“西地红”红薯品牌,初步建成了以红薯生产、红薯产品加工为主的“高庙村红薯文化小镇”。
  和往年一样,霜降过后,是晾晒红薯干的好季节,房前屋后,到处是村民晾晒红薯干的场景。
  红薯梗是绿色、健康蔬菜,这几年很受消费者欢迎。高庙村红薯种植基地的红薯梗经过整理、捆扎、晾晒之后装箱出售,销量可观。
  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广阔市场。该村村民说,这一批“西地红”红薯是客商从网上购买的,红薯将被运往郑州、信阳等地。通过发展红薯产业,村民腰包越来越鼓,依托红薯产业基地,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人一天有100多元的收入。
  高庙村党支部书记焦通说:“村里有种红薯的传统,很多村民有做红薯粉、加工粉条的手艺,我们就努力做大红薯文章。”该村以帮扶单位黄淮学院为依托,通过“西地红薯业有限公司+村集体经济+村民股民”的运营模式发展红薯产业。如今,高庙村红薯成功申请注册商标2个、绿色认证2个,年产值620万元,利润90万元,村集体经济分红27万元,真正使红薯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