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2年11月04日
李清照的亲友圈:一部浓缩的宋史
  文/温培雅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将李煜和李清照列为同等人物。说起李清照在宋词中的地位,那绝对是我国古代才女中的天花板。她的亲友圈也是可圈可点。
  李清照的亲友圈有多牛?以李清照一生为圆心,基本可以把宋代权臣名人“一网打尽”。李清照出身不俗,爷爷是韩琦的学生,而韩琦素与范仲淹齐名。父亲李格非是宋朝出名的美男子,四品大员,官至礼部员外郎,相当于京城检察长。李清照的生母是岐国公、宰相王珪的大女儿,王珪有两个貌美如花的外孙女,也是李清照嫡亲的舅家表姐妹。表妹嫁给了大奸臣秦桧,就是陪着秦桧跪在岳飞墓前的那一个。李清照鄙视秦桧与王氏的为人,虽然是亲戚,却从不来往。表姐嫁给了另一个大奸臣蔡京。蔡京有一个弟弟叫蔡卞,蔡卞的岳父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安石。按辈分,李清照称王安石一声“叔父”不过分。
  李清照的生母王氏去世后李格非续弦,继母还姓王,是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宋初名臣薛奎的女婿,薛奎另一个女婿叫欧阳修,欧阳修与王拱辰的这种关系,在现代称为“连襟”,在唐宋时期称为“友婿”。欧阳修与王拱辰还是同年的进士。更有趣的是《四库全书・氏族大全》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薛简肃长女适欧公,次适王拱辰,后欧公再娶小姨,故有‘旧女婿成新女婿,大姨夫做小姨夫’之句。”欧阳修两娶薛家女,两次做了王拱辰的“友婿”,亲上加亲的关系理应抱团取暖,但是两人政见上却水火不容。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是革新派主力干将,王拱辰却是坚定的反对派。王拱辰将革新派的滕宗谅(子京)贬到岳阳,结果催生出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李清照就是这位很顽固的王拱辰不太亲的曾外孙女,欧阳修的两位夫人,都是李清照继母王氏的亲姨奶奶,这关系虽然七绕八绕,但不算太远。欧阳修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生苏东坡。
  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叫赵明诚。赵明诚父亲是赵挺之,赵挺之曾任宋徽宗时的尚书右仆射,从二品。赵挺之政治上主张革新,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在政坛上是死对头。李清照对他公公的评价不高:“炙手可热心可寒。”赵挺之做监察御史时就数次弹劾苏轼,从字里行间挑毛病。这引起苏门学士的极大仇恨,包括他的连襟——苦吟诗人陈师道。陈师道16岁以文章受到曾巩的赏识,并收他为徒。后经苏轼、傅尧俞等人的推荐做了徐州教授,后来尚书令章悖想用他,他因章悖陷害苏轼百般推辞。这样一个不肯向权贵低头的人,却和赵挺之同娶了郭概的女儿,是李清照夫妻的亲姨父。做人原则的不同,决定经济仕途的好坏。赵挺之官至宰相,家境富足,陈家却常常几天不炊、寒而无农,妻儿常年寄居到岳父家里。苏门文士鄙视赵挺之到了哪种程度呢?陈师道深夜到郊外皇家祠堂守灵,没有厚衣难以御寒,其妻向亲妹子借了一件赵挺之的毛皮大衣给他御寒。陈师道怒发冲冠,愤然拒绝。这位江西诗派年龄最长、声望最高的领军人物因此染上风寒而亡,卒年50岁。
  赵挺之得罪的人并不只是苏轼的追随者。赵挺之去世后,一直与其互为政敌的蔡京立即将他的儿子、自己的表姐夫赵明诚追夺赠官,李清照夫妇从此居青州乡间13年。祸兮福兮,从李清照这段时间创作的诗词上看,这也是她婚姻生活最快乐、最安逸的一段时光。
  赵明诚有一个才华非凡的姑家表弟叫张择端,他创作了一幅名画叫《清明上河图》——对,你没看错,是他就是他。一个厉害的姨家表哥叫谢客家,是当时的副宰相。赵明诚还有一宗亲叫赵士程,是唐婉再嫁的丈夫,而唐婉的第一任丈夫就是大名鼎鼎的陆游。唐婉崇拜李清照,于是凭借宗亲关系拜李清照为师。曾巩是李清照外公的外孙的姑父,王安石是曾巩妹妹的大伯哥。李清照的亲友圈个个非俗流,不是名垂千古的人,就是遗臭万年的人,所以她也是个狠人。
  女人一生容易发生两大错误,错误一旦酿成,神仙难救:一是嫁错人,一是投错行——才女也不能免俗。经历了国破家亡漂泊无依的李清照被媒人“如簧之说”“似锦之言”迷惑,再嫁负责检查核准军队粮草与俸禄的小官张汝舟。实际上,李清照嫁给了一个“阴谋”。张汝舟喜欢的并不是她,而是她宋朝第一才女的名头和手头的金石文玩。张汝舟费尽心力骗婚,结果发现传说中富可敌国的李清照当初车装船载的那些文物已所存不多,失望之下家暴便成了家常便饭。张汝舟是市侩小人,但是当小人遇上狠人,魑魅魍魉的伎俩都会灰飞烟灭。写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李清照宁可玉碎也不瓦全,为了和离,她检举了张汝舟“妄增举数入官”的违法行为。依宋律,妻告夫,不管事实如何、丈夫有无过错,女子都要坐牢2年。张汝舟被拿下了,李清照也身陷囹圄。此事被时任吏部礼部副部长的綦崇礼知道了,他是宋高宗的亲信,是揭发秦桧通敌卖国的重要人物。他的女儿嫁给了赵明诚的表哥谢客家的孙子,也算是赵家的拐弯姻亲。他虽然不是读着李清照的诗词长大的,但是素闻才名,也是出于对一代才女的怜惜吧,在他的斡旋下,李清照离了婚,也免了刑事处分,入狱9天被释放。
  一场牢狱之灾风轻云淡结束,李清照亲友圈的能量之大可见一斑。重获自由的李清照潜心诗词创作,并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整理。1156年,没有亲友护佑也没有诗友唱和的李清照悄然辞世,终年73岁。她写下了人生的聚散离合,见证了宋朝的兴衰起落,从“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青葱少女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的红颜暮年。她一生辗转、饱经离乱,感受人情浓淡、世态凉暖,众多文人权贵客串其中,在浓缩的宋朝文化史留下了或明媚或黯淡的浓重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