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康健
如果我们现在享受的是来自太阳几万年前发出的光辉,那么我想五千年前嫘祖的目光一定也穿透了历史的尘烟看着她的娘家西平,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啊!黄帝征服了天下,嫘祖征服了黄帝,西平的女孩儿手段了得!嫘祖的嫘,应该是功勋累累,从《说文解字》可以找到答案。生在有山有水的西陵平夷的嫘祖,站成了峻拔和伟岸的棠溪山,又流成了风情万种的洪河水。一种吃了桑叶后吐出丝的小虫子,被嫘祖发现后,抽出了一条在千年时光中闪烁的丝绸之路。当年黄帝来西平迎娶嫘祖时,一定站在浩荡的洪河岸边百思不得其解:这里是怎样的风水宝地啊,竟哺育出这样一个奇女子!更让黄帝想不到的是之后的五千年时光里,嫘祖为他繁衍了亿万子孙,遍布地球各地,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华民族。西平,是他们的娘家,此言不虚吧。
出山,是个古地名。站在出山镇街口向西望去,才知道“政(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既然出不了山,出美酒,才是人们的最爱。嫘祖家酒,向人们展示着远古的历史韵味和醇厚。走入棠河酒业有限公司,到处氤氲着粮曲的芬芳,使得棠溪河岸边的树叶都似乎有了几分醉意,片片姹紫嫣红。我想,这酒黄帝一定喝过,西平县婚宴上逗女婿的风俗,肯定让黄帝招架不住。把黄帝灌醉,是西平乡亲们最快乐的时光,多好玩啊!你不是征服了天下吗?老丈人门前,你就是个小女婿而已,灌醉你是小菜一碟!黄帝带着美女和美酒大醉而归,从此爱上了嫘祖和嫘祖家酒。每年棠梨花开时,春风十里到酒店,洪河滥觞成了酒河,西平大地早就醉得万紫千红了。
走进仪封小学的院子,静悄悄的,因为疫情学校放了假,老师和学生都不在学校。我几乎看不出这里与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有什么联系,原先的“封人见圣碑”了无踪影,建于汉代的“封人见圣祠”和后人栽种的柏树,都不知去向。冥冥之间我还是听到了2450年前孔子的脚步声,从鲁国走来一路风尘仆仆,想到叶国找那个好龙的叶公说点事。但孔子在这里被一个10多岁的小孩王三观难住了,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该车躲城?这个命题让孔子颇为踌躇,最终选择了车躲城。孔子走了,却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留给西平,使得几千年之后仪封人家的门口挂着“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的牌匾。仪封是西平县的商贾重镇,更是儒教文化浓得化不开的文明之邦。我问一个卖肉的汉子,是否知道孔子见封人的历史。汉子满不在乎地说:“老孔啊,来过。”似乎孔子是他们家常来常往的亲戚,熟悉得很呢。文化自信在民间,你不得不信!
深秋的杨庄滞洪区一派繁忙景象,打了庄台的村子高出地面,这里已经看不出洪河奔流不息的样貌了。古老的洪河在这里被“滞”了一下,往下流的时候性格已经温柔了许多。但洪河依然浩浩荡荡,造就了烟火数十万家的西陵平夷。我想,远古的文化也是一条河流,无论历史上如何的“滞”,都不可能将其彻底消除掉,文化已经融入人们的血液之中,在千万人的血管中奔腾不息。在80岁的嫘祖文化研究学者高沛先生家中,他拿出一套一套的西平民间故事集、传说集、文化论文集等,如数家珍地向我讲述着西平文化。在高沛的身后,还站着一批诗人,作家奚家坤、陈清泉、王新敏、邵兴治等,推动着西平文化之河奔流不息。
后小庄的秋收已经接近尾声,家家户户已经“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了。 我来此寻找1927年的小后庄那段历史。拨开历史烟云,可以看到1927年的西平乱作一团,北伐的子弹已经在武汉飞,北洋军阀吴佩孚来了,冯玉祥接着来,老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分共”……老百姓如同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各地强行派款,就地征收,加之久旱不雨,米价飞涨,小麦每斗涨到1300文,高粱每斗涨到600文。那天夜间,一盏灯如豆的灯光在后小庄点亮,灯光下赵西亭、赵捷山等7个庄稼汉子举起了拳头,面对镰刀斧头宣誓,誓死与黑暗的社会斗争到底,直至牺牲生命。中共西平县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了。如豆的灯火化作种子,植入被嫘祖耕种过的土地,期待着风雨如磐的催生和助产。这粒种子太需要骨肉为肥料、以鲜血为雨露,唯其如此才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才能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此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原大地上与孔孟之道相遇了,革命风暴抨击克己复礼,马克思主义告诉劳苦大众: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们自己!共产主义思想掀起八千里风暴,让西陵平夷在镰刀锤头的锻打下涅槃重生,一个崭新的世界在铁与火中呱呱坠地。我想,此时的嫘祖一定站在云端对赵西亭们说,娃子们干吧!我和黄帝当年就是这么干的,战蚩尤,征四夷,不斗争哪来的天下一统?不斗争哪有四海升平?于是,当我走进1928年8月,看到西平县第一个中共党委出山区委的成立。1929年7月,中共西平县委在县立第五小学秘密成立。一批批共产党人前赴后继,用生命和鲜血浇灌着这片土地。
来到宋集镇崔庄村,看到人们正忙碌着采摘香菇。村民敬二毛坐在自己家门口收拾香菇装箱子,准备通过电商平台把香菇卖出去,不用出门就可以挣到钱。在西平县开展的创“五星支部”活动中,崔庄党支部创建的“支部过硬星”,是张飞卖秤砣,人强硬货!建成的党支部助残扶贫基地成为残疾人的幸福地,年出香菇280万斤,产值1600万元,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1660元。还有远近闻名的“淘宝村”,专探乡水泉汪村,更是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知。渔网渔具电商产业园就建在家门口,农民们脱鞋下地,洗脚进厂,生产的产品从鱼饵到鱼钩、从鱼线到渔网,300多种产品洋洋大观。党支部书记李世忠是闻名远近的致富带头人,领着我在村子里随便走走,所到之处无不鸟语花香。嫘祖和黄帝创造的千年农耕文明已经不见踪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尚存,但工业化悄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真正颠覆了乡村的生活节奏,如同田野里呼啸而过的高速列车。那面悬挂在村史馆里鲜红的党旗,使我一下子血脉偾张,如同燃烧的火苗洞穿了几十年的光阴,想起了诞生在腥风血雨中的“初心”。“五星党支部”的行为,不正是对“初心”的传承和诠释吗?美丽的乡村,不正是先烈们的期望和目标吗?
开国大将陈赓站在不远处,望远镜里的金刚寺里已经是炮火纷飞了。凌晨两点,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赓兵团发起总攻,信号弹照亮了漆黑的夜空,枪炮声厮杀声震耳欲聋。当年北伐时,陈赓曾经来到这片土地,是为了打倒军阀、铲除列强,今天却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翻身得解放。金刚寺寨中被围困的是校长蒋介石的整三师第二十旅,旅长谭嘉范等一干人也是黄埔生。战场相见,你死我活,战斗打得十分残酷,1947年12月25日这个夜晚被鲜血染红了。但在枪林弹雨中,我看到几百辆小车被西平人民推着,行进在田野的小路上,送弹药、运军粮、抬伤员……正如一位伟人说的: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从金刚寺战役纪念馆走出来,我走入了出山镇“醉美棠溪”民俗村牛昌村,坐在山味书屋里,静静地品一杯茶,享受着乡村的静谧和美好。不知为什么,我的心境还没有从金刚寺战斗中解脱出来,依然感受到脚下的土地在震颤,是远去的炮声吗?间或是烈士的呐喊?哪里有岁月静好,而是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啊!我端起一杯嫘祖家酒,走到洪河岸边酹酒一杯。一霎间,西平大地充满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