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永亮
在基层医院里,剖宫产是最常见的手术。原因很多——主动要求的、害怕疼痛的、二次剖宫的、选择时辰的……似乎那锋利的手术刀划过产妇的腹部,一切问题和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多年前的那个冬日清晨,窗外,寒风瑟瑟;手术室内,温暖如春。
手术台上,一名来自乡村的高龄产妇侧身弓背;手术台前,我进行着最熟悉的动作——消毒、铺巾、穿刺、注药。很快,蛛网膜下腔麻醉顺利完成。
可是,待麻醉之后进行腹部消毒时,那个“十”字形的疤痕映入眼帘,触目惊心。就在这个40岁产妇隆起的小腹上,仿佛写着大大的“十”字,红褐色、像一条蚯蚓。因为妊娠,瘢痕被放大,又因为有了炫目的无影灯,瘢痕便更加清晰了。再看看高龄产妇黄巴巴的有些贫血的脸,我的心倏然下沉。
医生说,产妇是第3次做剖宫产手术了。我追问原因,医生沉默了,产妇也沉默了。医生的眼神中似乎透着无奈,而产妇虽清醒却微闭着眼睛,我想,在她微闭着的眼睛里,一定隐藏着诸多人生况味吧。于是那一刻,对于新生命的来临,我没有了期待。
新生儿啼哭声和助产士忙碌的身影似乎并没有让产妇感到欣喜,有泪水从她的眼角涌出。而我,更加觉得手术台冰冷无比,我决定通过输液管道滴入少量的药物,让她沉沉入梦吧。
待镇静剂起效,我们才开口说话。
手术大夫说:“她头一胎的孩子夭折了,二胎是个闺女。还好,40岁时生了个儿子,要不然,往后这挨打受气的日子该怎么过啊?”
助手说:“第一次剖宫产是纵切口,第二次是横切口。还好,这第3次手术可以把前两次刀口上的瘢痕组织切掉,要不然,以后每逢阴天下雨,刀口奇痒难忍、过敏发炎可怎么办啊?”
护士说:“这罪啊,都叫女的受了。”
我无语,只是默默地填写着我的麻醉记录单。脑海中,“十”字疤痕愈发真切。
护士又说:“你们把她皮肤上的疤痕好好清理一下吧。”助手说:“好的。”
手术大夫说,难哪!边说边握着锋利的手术刀,艰难地处理着瘢痕组织。清理、止血、缝合……
手术台上,产妇“睡”得很香。手术刀在她腹部留下的印记以及在她心里留下的伤痕,这些,对一个乡间的女人来说,或许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而我心中却百感交集。
后来,我和同事经常会讲起她腹部的“十”字疤痕,也有和她同村的乡亲来医院看病。问起她的情况,老乡们提高嗓门说:“她好着呢,别看开了3次刀,干活还是很有劲儿。自从生了儿子,她男人也不在家里瞎胡闹了,出去打工挣不少钱,她一家过得很好……”
听了老乡的讲述,我心里略感轻松。我想,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不少和她一样隐忍又坚强的女人,纵然身上心上有许多条疤痕,也希望她们多一些幸福,少一些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