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18日
年味
  文/王鹏
  年近了,年味儿越来越浓了。
  年味儿的“味”不是味觉和嗅觉的一种味道,而是一种气氛和氛围。
  生活需要仪式感。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仪式感十足。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
  现在过年备年货,逛一遍市场基本都备齐了,也不用备得太多。而在八九十年代,经济发展不充分的情况下,备年货基本都需要自己动手、自给自足,过年储备的食物量要能吃到正月十五。过去大人常说“过年过年,大人过关,小孩儿过年。”
  杀年猪,过大年。年前几天会把自己家养的年猪杀了。杀年猪对于一个村庄来说是一件大事,左邻右舍都会过来帮忙。邻里妇女们早早在院里支起一个大案板和一口大锅,锅下面用劈柴烧一锅开水准备褪猪毛;邻里几个壮汉负责把年猪绑着抬到案板上并用力摁住年猪不让动弹;“掌刀”的口里念念有词“猪……,你莫怪,你是老天爷安排的一盘菜……”
  年猪肉一家人是吃不完的,自己留下够吃的,其他的会低于市场价卖给村里人。年猪基本是喂了一年的猪,生长周期长,肉质细腻,味道鲜美,煮起来香气飘满村。杀过年猪后,灌香肠、腌腊肉、炸酥肉、炸排骨、红烧肉、做饺子馅等,基本每餐都很丰盛。
  “二十八,贴花花。”进入腊月二十八,就可以贴春联了,截至年三十。贴春联之前,一家人都会在家。家里长辈会先领着家里的孩子到自己家的祖坟转上一圈,嘴里念叨着“莫莫莫,莫莫莫,过年了,请您回家过年了……”回到家中,把门框上的旧春联取下,并把门框打扫干净,重新贴上新的大红春联,增加喜庆气氛,表达美好愿景。把“出门见喜”“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贴到相应的位置。
  我家屋后种了几棵椿树。初一早晨,天不亮,家里长辈催促我起床,穿上准备好的新衣服,让一人去抱一棵椿树,并再三叮嘱,要先正着转三圈然后反方向转三圈,嘴里还要唱着“椿树王、椿树王,你长(zhang)粗来我长长(chang),你长粗了好做梁,我长长了穿衣裳……”现在想想,我当时可能哪个环节搞错了,没有完全按长辈的叮嘱去做!
  年初一吃斋,素面条和素饺子。面条是三十夜晚一家人守岁时擀好的。饺子皮是四方的,素饺子捏成元宝样式。初一早上,捞面条或素饺子。抱过椿树回到屋里后,大人就会问“想吃点啥?”
  “给我下碗面条。”
  “呸呸,说错了,今年只有钱串子和元宝!”
  “那好吧,我要钱串子!”
  吃着“钱串子”或“元宝”,村里也渐渐热闹起来,拜年声此起彼伏,新的一年在人们的祝福声和美好的憧憬中迎面而来!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辞旧迎新,兔年大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