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12日
带着路线图走亲戚
  文/陈健
  “你从大林街往西一直走到头,就是一条南北横路,再往北拐一小截路程,待看见往西有一条小路,就骑着车子往小路上走,走到第一个庄是老庄,再顺着小路往西南那个庄就是黄庄,也就是你姑姑那个庄。要是找不到的话,遇到人问一下黄应东在哪住,他在那一片可有名了。”小叔认真地向我交代着,还找来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画着去姑姑家的路线图,临行前让我揣在衣兜里,以便判断不准时掏出来查看。
  黄应东是我的姑夫,家住皮店乡南部的幸寨村。自从姑姑嫁到他家之后,在我的记忆中就没有去过他家。姑夫喜好交友,姑姑待人热情,家境又较为殷实,因此当时有个说法“皮店以南、潘店以北,方圆近十里没有不认识黄应东的”。我们兄弟姊妹都喜欢去他家。当时去姑姑家要走十多里坑洼不平的泥巴路,我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左腿落下了残疾,行动不便,因而也没有福分去他家。
  初中毕业那年,在哥哥的全力辅助下,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从此为我的人生旅途打开了一片新天地,骑着自行车想到哪去就方便多了,我的视野也开阔多了。学会骑自行车的次年2月,家里剁甜秆芽子,父亲说:“你骑着车子给你姑送一袋甜秆节子吧。”听到父亲征询的语气,我非常高兴,我做梦都想到姑姑家看看。“好!”我爽快地答应着,心里像喝了蜜。
  吃罢午饭,小叔来串门,听说我要去姑姑家,一遍遍地嘱咐我该咋走,还找来纸和笔给我绘制了一张路线图。
  带着一袋甜秆节子,怀里揣着小叔绘制的路线图,我骑着自行车上路了。道路两边的麦苗正在拔节,显得那么青葱。时不时看见麦田里有人躬身弯背,双手在麦苗间剔除杂草,神情是那么专注。春风和煦,路边的树木正在发芽。想着我马上就要见到姑姑、姑夫了,马上就要见到几个表弟和表妹了,马上就要成为姑夫、姑姑家的客人了,竟然有些春风得意。
  不知不觉间,走到小叔交代的南北横路了,是该往北拐的时候了。走了一会儿,不放心,我从衣兜里掏出小叔临行前给我绘制的路线图,仔细辨认了一番,是的,往北不远就该往西拐了。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心里总忐忑不安——南北路西边的第一个村庄到了,是不是小叔说的老庄呢?看到路边有位4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我怯生生地问:“请问一下,这是老庄不?”“是啊!”“请问一下,黄应东在哪住?”“顺着这条路往西再往南,就在那个庄里。”那人用手指着前面不远处的一个村庄交代了一番。
  到了庄子后面,看着水沟把村庄围着,我的心里不由得犯了愁:哪家是呢?腿瘸,总不好意思下车找人问。恰在这时,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看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主动问我:“你去谁家呀?”“到我姑家,我姑夫叫黄应东。”“哦,第一次来?”那人笑着问。我“嗯”了一声。“走,我领你去!”跟在那人后面,从西边往南绕,径直来到一处院落,那人高声喊了一句:“陈娘,你家来客了。”“哟,坤(我的乳名),你咋来了啊!”姑姑闻声迎了出来,看到我感到很意外。
  姑姑家喂养的鸡多,我第二天躺在床上还未起来,就听见鸡蛋贩子上门收购鸡蛋的声音。那个时候,一斤土鸡蛋只卖一块钱左右。吃罢早饭,也该返回了,姑姑往我兜里塞了5元钱,依当地的规矩这是“见面礼”,这是长辈对待第一次登门走亲戚客人(主要指小孩)的一种礼节,也是姑姑早晨卖鸡蛋得来的钱,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得到这么多钱。骑上车子,偶尔回头,看见姑姑还站在送我的路口,双手揉着眼睛。后来听姑姑说,看着我骑着车子晃晃悠悠地走,心疼得她直掉眼泪。
  时光犹如奔腾的野马,一晃30多年过去了。可我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怀揣小叔绘制的路线图到姑姑家走亲戚的那一幕,想起来总是那么温馨、那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