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3年11月16日
快乐人生
  文/袁海马
  人生是美好的,也是曲折的。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既有酸甜苦辣,也有成功的喜悦。有的人把当官发财作为人生目标,而我则把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利用业余时间写文章当作人生最大的快乐。
  1954年,我出生在河南省上蔡县东岸乡光武村袁庄。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很穷,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1961年秋,我刚7岁,便正式踏入了学校大门,开始了学生生活。
  那个年代农村学校条件非常差,不仅没有操场,就连教室的课桌、凳子都是用泥巴、砖头垒的,上晚自习都是自己带墨水瓶做的煤油灯。1967年我小学毕业上了东岸初中,1971年我被推荐读了东岸高中。1972年我应届高中毕业,投笔从戎,走进四川服兵役。
  孩提时代,我曾有个记者梦,因为我小时候爱看报纸,时间长了,我觉得报纸上登的新闻和先进人物的事迹挺有意思,心想自己长大了能成为一名记者多好啊。入伍后,我虽然没有当成记者,却做了一名业余通讯员,也同样做出了成绩。军队领导和报社记者都说你这个业余通讯员,真是做出了专业记者的成绩。
  部队是一所大学校,我能走上写作之路,都是部队培养的。我在担任连队文书时,曾多次参加团里举办的新闻培训班。团里新闻干事耿学文、秦振齐特别关心我、帮助我,教我怎样采访、怎样提炼标题、怎样突出主题,对我写的稿子加以修改,见报以后还把样报寄给我,从而激发了我写新闻的热情。因为写新闻,我不仅提了干,还立了三等功。
  我真正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得从1986年说起。那时我在四川省军区教导大队三中队任教导员,因为我爱写新闻,常有稿件在《战旗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国防时报》上发表。省军区文化处领导认为我有文字功底,决定让我代表省军区参加原成都军区举办的创作笔会。在这次笔会上,我写了一篇题为《梨花恋》的纪实文学,稿子经过笔会几次讨论,反复修改,特别是经过省军区文化处处长、军队作家丁隆炎亲自斧正,我的第一篇文学创作稿件终于发表了。
  从那以后,我一边写新闻,一边搞文学创作,一不图名,二不图利,只图自己快乐。有些人不理解,问我:“现在写稿子又不挣钱,还天天写那东西干啥?”我回答他们:“我纯属个人爱好,图个乐子。”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与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平常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我写的东西被变成铅字,发表在报刊上。
  特别是2013年我退休后,加入了温江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队伍,并任温江区关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仍把坚持文学创作当作退休后生活的一大乐趣。诗歌、散文、小小说、报告文学等不同题材的作品,分别在《晚霞报》《国防时报》《精神文明报》《四川农村日报》《天中晚报》《蓉城金秋》《鱼凫文艺》《中国报告文学》等报刊发表。2022年,经温江区文联推荐,我加入了成都市作家协会,更加提振了我的创作热情。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常发表于报刊,不仅练了笔,陶冶了情操,还丰富了晚年生活,收获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