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1月23日
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
为六旬老人换“心门”

  本报讯(文/图 全媒体记者 王捷通讯员 魏丽)近日,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采用生物瓣膜,成功为一名高龄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更换了“心门”。
  66岁的李先生家住正阳县,4年来,不时出现心慌、喘气症状,日常农活都无法完成,体力大不如前。一个月前,李先生心慌症状加重,稍微活动后就上气不接下气,到医院检查后被告知是心脏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
  主动脉瓣是心脏将血液泵入全身的一扇“大门”,一旦关闭不严,会影响全身供血,患者会出现胸痛、后背疼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若不及时手术,随时可能因主动脉供血严重不足猝死。
  为了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李先生在亲友的推荐下到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心脏中心就诊。
  据了解,针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目前可通过外科开胸手术、微创介入手术更换病变的瓣膜。
  心脏彩超检查显示李先生的主动脉瓣瓣叶增厚,对合不良,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室也因长期血液返流而扩大到5.6cm。另外,其多年的房颤病也逐渐影响心房,导致心房收缩功能异常,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症状。这种情况严重时可引起心力衰竭、左房血栓进而引起中风、心梗等致命性并发症,外科手术是最佳方案。
  该院心外科主任方极辉介绍,在瓣膜置换术中常用的有两种瓣膜: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生物瓣植入人体后3~6个月后,瓣叶表面会被沉积的纤维蛋白和血管内皮组织覆盖,瓣叶材料不再与患者的血液接触,避免了激活血液的凝血反应,因此3~6个月后就不再需要抗凝治疗了,这是生物瓣膜最大的优点。机械瓣虽耐久性好,但需要终身抗凝治疗,并根据抗凝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每天服用抗凝药一方面比较麻烦,另一方面如药物调整不到位易发生出血(抗凝过度)或血栓形成(抗凝不足)。结合李先生的病情和自身情况,与家属沟通后,最终为其选择了生物瓣膜。
  方极辉带领心脏中心外科团队为李先生实施“主动脉瓣生物瓣置换+迷宫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术(如图),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成功为李先生更换了“心门”。术后李先生的心脏恢复了正常跳动,左心室即刻缩小了4mm,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一周,李先生心脏彩超显示人工瓣膜机能正常,各项抽血化验结果良好。李先生及其家人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