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衰老并不是匀速发生的,刊登在《自然·医学》上的研究发现,人的衰老存在量变到质变的生理转折点,34岁、60岁、78岁是三个重要的“坎”。
而所谓的“坎”,就是指身体机能变化比较剧烈的阶段,健康风险也会随之增大。
这意味着,60~70岁这10年可以说是长寿较为关键的“健康储备期”。
那么,这段时间里,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觉要睡够
合理的睡眠对保持健康有益,因此,60岁以后,人一定要“睡够”,最好保证每日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路要快走
有研究表明,不论老年人的身材如何,相较于走路慢的人,走路快的人寿命平均多了15~20年。
这是因为快步走的强度更高,符合有效运动的基本要求,可燃烧更多的脂肪、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等。
走路时不需过度追求步数,对于60岁以上的人来说,每日6000~8000步就是最佳步数。
有多种基础病的老人健步走时不要与他人攀比,应选择适合自己的步速。
3.饭要吃好
老年人群中,不少人因为“牙口不好”,总喜欢吃一些过于简单的食物,但这很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一般来说,肉类是老年人膳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可以炖着吃,软烂入味也易于消化。
此外,蔬菜、水果、坚果、全谷物等也要均衡摄入,每天最好吃够12种、每周吃够25种食物。
剩菜要少吃,尤其是要避免进食反复加热的剩菜。
4.心态要好
焦虑、孤独、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衰老具有显著加速作用,甚至比抽烟的危害还大。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这样对健康更有利。
5.握力要练
握力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功能正常的人握力也比较好。
计算公式为:握力体重指数=握力(千克)/体重(千克)*100,正常的握力指数应>50。
6.钙要常补
上了年纪后,由于钙质流失、骨量减少等因素,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而钙是骨骼的“支撑者”,足量的钙摄入是骨健康的基础,中老年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食补或药补来补充钙质。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