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2月29日
正阳
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助推乡村振兴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玉荣 通讯员 张群生)“没想到街道服务中心的办事效率这么高,20多天时间,其间还放了几天假,我的低保就办成了,真是太感谢了!”2月26日,正阳县真阳街道陈庄社区的居民李华民从银行领到第一个月的低保金后,对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服务赞不绝口。
  2023年10月,李华民突发脑梗,到郑州一家医院做手术,住院40多天,花费20多万元,虽然保住了生命,但留下了后遗症,出门离不了拐杖,丧失了劳动能力。李华民上有80多岁父亲,下有正在读大二的儿子。社区干部根据他的家庭情况,帮助其申请了低保。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利用休息时间,及时调查核实,第一时间为他办理了低保。
  记者获悉,正阳县民政部门牵头,残联、卫健等部门积极配合,充分发挥财政兜底保障作用,不断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救助规范化、精准化,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助,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助推乡村振兴。
  该县以服务群众、便民利民为目标,把城乡低保、特困救助、小额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简化流程,缩短时限,受到群众欢迎。
  为发挥能动性,该县建立了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实行重点排查与主动发现相结合,发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力量,对因病、因残、因灾或突发事件造成的困难家庭,早发现、早调查,按照年龄结构、健康状况、就业状况、人均收入、家庭困难程度等因素,及相关政策实施分类施救,真正实现主动发现、主动服务、主动服务。
  为方便群众,该县制订了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自然灾害救助等社会救助方案,并利用政务中心电子屏、村务公开栏、政策图片展、社会救助明白纸等广泛宣传,使群众对救助对象的认定标准,申请与受理、审核、审批、资金发放、救助终止等程序全面了解,既方便群众又提高救助效率。
  据了解,2023年以来,该县共发放低保、特困、临时救助、残疾人补贴等社会救助资金1.2亿多元,救助困难群众5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