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起床过猛。人在睡觉时,大脑皮质处于休眠、抑制状态,各项生理功能维持着低速运转,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刚睡醒时,这种“睡眠惯性”还会维持一小会儿,如果此时立马下床,容易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可能会引发中风、猝死等意外。
建议起床坚持“333”原则,即刚睡醒时,睁开眼在床上躺30秒,起来后坐30秒,坐到床边等30秒,然后再下床。
2.起床后喝蜂蜜水、淡盐水。有的人早上起床后,喜欢喝蜂蜜水、淡盐水,觉得可以帮助通便、排毒,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晨起如果喝淡盐水,容易使一天内盐的总摄入量超标,使患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增加。
而蜂蜜中70%以上的成分都是糖,主要以果糖为主,晨起后直接喝蜂蜜水,容易使人体血糖浓度上升,对健康不利。
正确做法:白开水是晨起第一杯水的最佳选择。饮水时要少量多次饮用,不能猛灌,饮水量不超过100毫升。水温最好控制在20℃~40℃,因为过烫的水会增加患食管癌的风险。
3.排便不专心、时间过长。早上起床后的起立反射,有利于促进大肠运动和产生便意,因此早上起床后是大肠活动较为活跃的时间点,不少人会在此时尝试排便,这样做是对的。
但有的人习惯在排便时玩手机,或者是读书看报,在卫生间里一待就是半小时以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仅会使排便变得困难,还有可能会患上痔疮。
正确做法:排便时应集中注意力,不干别的事情,专心排便,建议每次排便时间不超过10 分钟。其次,排便时不应过于用力,特别是老年人群,否则可能会出现猝死、脑血管破裂等意外。
4.不按时吃早餐。早餐不仅要吃,更要趁早吃。
建议早餐时间在7:00~8:00为宜。食物里需要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卵磷脂、维生素及矿物质,根据以上原则,推荐两款活力早餐:
1杯牛奶+1个鸡蛋+2片全麦面包+1个西红柿;
1杯豆浆+1个烧饼夹牛肉生菜+1小把坚果(核桃、松子等)。
(来源:CCTV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