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6日
乐在俗语寻珍中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在驻马店,人们见面会问一句:“你喝汤(方言:吃饭)了吗?”还有“你挨晚(傍晚)上来的吧”……这么有意思的“老古话”,对驻马店人来说应该很亲切吧。由上蔡县乡土作家张驰原整理的28万字的书籍《俗话天中》,向你娓娓道来驻马店的俗语故事。
  张驰原是上蔡县东岸乡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时候,张驰原爱听村里人讲民间故事,故事里有大量的“老古话”。后来,他才知道这些“老古话”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俗语,之所以爱听,是因为觉得这些话听后耐人寻味。
  除了好听,他还觉得这些话挺有用处的,写文章时用上几句,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于是,他用心收集流传在农民口头的“老古话”。
  张驰原对俗语十分痴迷。“我在床头柜上放了本子和笔,有时候半梦半醒之间忽然想起了一条,就急忙打开灯,爬起来记下。”那时候,张驰原白天忙农活,回家还要管孩子,繁杂的家务也是“很重的担子”。但是一有时间,他便想着记“民间俗语”。幸好,他的妻子也挺喜欢讲这些,见他这么喜欢,就一直支持他。
  记者通读了一遍张驰原整理的《俗话天中》,感觉就像是一本打开天中文化宝库的钥匙,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日常口语中的智慧与情感。书中的方言俗语,有的风趣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有的深沉厚重,引人深思。它们或描绘风土人情,或反映社会变迁,或抒发个人情感,每一句话都像是天中大地上的一粒沙,虽小却蕴含着无尽的故事。
  记者特别喜欢书中那些采用打趣话和调侃方式解释的词条,它们让原本枯燥无味的方言俗语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读着这些文字,仿佛能听到天中人民的欢声笑语,感受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张驰原笑言:“整理《俗话天中》是我多年来的梦想。俗语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希望后代可以记得驻马店这些乡土宝货。”
  张驰原整理的《俗话天中》,作为弘扬民间文化的珍贵资料,值得一读,希望他的《俗话天中》能够早日出版。
  驻马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康健表示,民间俗语是人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能够传承和传递民间智慧,使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受益。而且都是经过口语流传下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能够体现各地不同的方言和文化,使语言更加生动有趣,也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反映了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比如“勤俭持家”“诚信为本”等这些道德观念在不断地传颂中,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起到规范作用。
  行文最后,再向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张驰原。张驰原1967年出生于上蔡县,自幼便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自1986年起,张驰原便开始在文学的广阔天地里挥洒才情。他先后主编、合作主编了《洄曲河畔话东岸·第一部》《洄曲河畔话东岸·第二部》《无辙之韵》《张占魁生平资料汇编》等书籍。他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蔡县作协副主席。
  除了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张驰原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他荣获了首届“书香古蔡·最美读书人”称号。他还获得了驻马店市“书香天中·最美读书人”提名奖、上蔡县“孝道家庭”荣誉称号以及驻马店市“尊老敬老之星”和“驻马店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他会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在文学创作与社会公益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为我们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