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2日
王家大院
  文/于惠泉
  已是初秋的八月,地处山西灵石静升镇,号称“华夏第一民居”的王家大院仍是车水马龙般的热闹。开车7个小时,来不及歇脚,买了门票,便顺着人群往院内涌。
  整个院落坐落在山西常见的黄土坡上,分为履堡和恒贞堡两大部分,中间有桥连接,形成一座封闭型的城,城门很高也很宽,古风俨然。城内,房子鳞次栉比、连墙接栋,门洞相连,迷宫一样,让人分不清东西南北,眼花缭乱。这里到底有多少间房子,没人说得清。有人说它比故宫还大,若有人从一头儿到对角另一头儿去,一路小跑,没有一个小时恐怕到不了,若要记住每幢房子的名字和位置,不费些精力也是不易做到的。
  这里的每幢房子都古朴典雅,落落大方,既有北方人的浑厚与敦实,又有山西人的灵巧与细腻,特别是浮雕手法,透着一种宗教般的虔诚和情愫。从布局设计到每根廊柱、每扇门窗上的花纹图案,甚至是支柱下的石礅,都雕刻着精美的故事。至于每道门及两边的对联和门楣上的题字,诸如“德馨”“绵世泽莫若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南浦挠璇澜襟带静深云涌三山凝百福,西椒环翠霭林皋雄秀风培五桂茂千春”,意味深长,整个院子充满诗书的气息。漫步在老院落里,举目皆是景致,触手便是故事。
  王家最初是卖豆腐发家的,就是靠这样极平常的小生意,因实在且用心,在当地站稳了脚跟。他们又是有长远眼光的人,不但教子孙做生意,也要诗书传家,富而且贵。然历史是幻化的,数代王家人的积蓄铸就了这道建筑奇观,却不见了他们的踪影,真可谓“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当初这里人来人往,充满烟火气。民国之后,王家后人走出山西,有的移民海外,这里便凝固成一段历史,唯有那份创业的精神,留与后人代代诉说。
  一定要把每间屋子细细打量。因为这些房子不仅是用来住的,更是需要有人来欣赏的。它们本身就是一个个珍贵的艺术品,赏心悦目,耐人寻味,而曾经住在这里的人,耳濡目染,该有多大的福分,自然懂礼节,知进退,也定然外表气宇轩昂,内在儒雅含蓄,有包藏天地之心,又有低调行事的君子风格。一座房子,也是主人精神的依托处,山西人的古道热肠,精明朴厚,就隐藏在这些老旧的建筑里。
  来王家大院,见到那些老房子,心灵上深受震撼。除此之外,山西还有好多这样的古建筑群落,它们曾因环境封闭而少遭破坏。我喜欢流连于古建筑及文物之间,享受那种不可言说的古风熏陶,似乎在寻找什么,寻找什么呢?说不清楚。隔着时空的仰望,精神上的邂逅,也许就是为了寻根问源,以慰藉灵魂的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