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3日
此生为戏生
  文/邱学忠
  打粉、勾眼眉、描红唇、戴头饰、行包头……这些动作对于有着40多年戏曲表演经验的陈昌华来说已经烂熟于心,每次演出,她都会像第一次登台时那样,谨慎又细致,以求做到完美。
  戏台上的陈昌华,一颦一笑、一板一眼都透露着戏曲的韵味,有着名家风范,然而谁又能想到,戏台下的她却是一位温柔、贤惠、善良可亲的大娘。
  20世纪八十年代,泌阳县马谷田镇政府成立曲剧团,当时的镇政府领导提名让人缘好、威信高的陈昌华管理剧团。陈昌华进入剧团后,一边管理剧团的事务,一边系统地学习戏曲表演,直到20世纪九十年代,镇政府领导出面协调,由陈昌华接管马谷田剧团,并更名为马谷田华幸曲剧团。40多年来,陈昌华带领着剧团风里来、雨里去,没有向国家伸手要过一分钱,自己出钱买戏装、买舞台车,自己培养戏曲演员,为群众演出上万场。这些戏曲都是具有教育意义、充满正能量的传统戏曲,乡亲们在欣赏优美戏曲的同时,也受了教育。
  泌阳县马谷田华幸曲剧团在陈昌华的带领下,常年在泌阳县的各乡镇演出,每年演出300多场,给广大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弘扬正能量。
  任时间流转,细纹悄悄爬上眼角,可那团对戏曲无限热爱的烈火从未熄灭。陈昌华多年如一日地不断提升自己的唱腔功底,没有老师,她就跟着磁带、电视、手机学,只要有机会跟戏剧名家学习,只要有演出的机会,她就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的农活,先后在泌阳县的20多个乡镇搭台演出,还在驻马店、南阳等地献艺,这一切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从马谷田镇剧团到今天的业余剧团,陈昌华先后排演了《穆桂英下山》《秦香莲》《捉放曹》《包公辞朝》《四郎探母》等大戏,还有《杨家将》《狸猫换太子》《南阳关》《空城计》《辕门斩子》等老生折子戏,为她以后的演唱功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来找陈昌华学习戏曲的人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不少和她同龄的普通农村妇女,只要想学她总会抽出时间并且毫无保留地教授,前来学习戏曲的爱好者基本都是零基础,陈昌华总会耐心地把戏曲的一字一句教给她们,反复讲述分析剧中情节、教授科学的发音方法、指导她们声情并茂地演唱,她先后教过两期弟子,如今,她教过的学生都已走上舞台,为更多的群众演唱。
  当铿锵的锣鼓敲响,抑扬顿挫的板胡拉响,一出好戏又将上演。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一朝一暮中,一招一式间,陈昌华那委婉动听的唱腔响起,举手投足间都在记录着她的戏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