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培雅
名著里塑造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在书中没有气吞山河的壮举、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他们生于市井,忙于生计,虽然无甚建树,但是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能保持自己做人的准则和善良的定力,折射出每个时代社会底层的人性之光。
《水浒传》中的武松因为打虎声名大噪之后,见猎户们因为捕杀老虎挨板子,且伤亡七八个,于是将一千贯钱全部分给了猎户。出身底层的小人物武松不但很勇猛,也仁义。古人信奉善有善报,于是机遇随之而来——县令聘用武松在县中当了一名都头,实现了从小市民到公务员的阶层跨越。宋朝的县令独掌大权,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加县长的职权。县令以下有县丞,县丞相当于现在的县委副书记加常务副县长。再之下就是县尉,主要职责是维护县内治安,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兼县公安局长。县尉以下设两个都头,一曰步兵都头,一曰马兵都头,其责任分工可见《水浒传》一段描述:“本县尉司管下有两个都头:一个唤步兵都头,一个唤做马兵都头。这马兵都头,管着二十匹坐马弓手、二十个土兵;那步兵都头管着二十个使枪的头目、二十个土兵。”由此可见武松的职位相当于现在的县刑警大队大队长。但是即便当到大队长,因为没有背景,面对兄长被毒杀的冤案也无处申诉,武松最终回归小人物的复仇轨迹——凭着一腔孤勇手刃仇人,为兄报仇。由此引出另外一个有良知的小人物——何九叔。
何九叔在水浒传第二十六回《郓哥大闹授官厅 武松斗杀西门庆》中出现。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身为“仵作”的他基本算是处在职场底层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的奸情东窗事发后,潘金莲和西门庆、王婆三人合计用砒霜害死了武大郎。西门庆企图用10两银子打点负责验尸的何九叔,何九叔“见武大面皮紫黑,七窍内津津出血,唇口上微露齿痕”,本待声张起来,却怕没人做主,恶了西门庆,于是暂且不发。在潘金莲烧化尸体毁灭罪证时,他偷捡了两块中毒发黑的骨殖,与贿赂他的银子一起收起来留作证据。武松怀疑武大死于非命,前往验尸的何九叔家质问详情。何九叔将证据摆上、和盘托出,揭开一场天大的冤案。面对一条人命,他没有昧着良心置之不理,作为没有任何自保能力的小人物,他已经做得很负责了。
仗义每是屠狗辈。《红楼梦》里三进荣国府的乡野村妇刘姥姥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小人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年景不好,家里揭不开锅了,不得已只好厚着脸皮带着外孙去贾府“打秋风”。刘姥姥虽身处乡下,但是深谙人情世故。因为她的识趣,王熙凤对接济她这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亲戚也不在乎。刘姥姥最终从贾府“借”到了20两银子。《红楼梦》第三十九回说的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了银两积蓄并带着自家新摘的蔬菜、瓜果来感谢的刘姥姥此次自如多了。大观园里,她倚老卖老演了一出“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重头戏;面对被横三竖四插了一头花的窘境,且看刘姥姥如何化解的:“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这哪里是愚笨村妇,这分明是一个社交牛人。完美表演后,刘姥姥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再次满载而归。刘姥姥做人的高明之处,不是只索取,而是知恩图报。“得意浓时易接济,受恩深处胜亲朋。”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便是贾家大厦将倾之时,但是她巧使计救下被亲人坑害的巧姐。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上,巧姐的画像是在偏僻村落路边客栈织布的村妇,判词为:“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王熙凤一时善念,刘姥姥日后报恩,芥豆之微的小人物刘姥姥救昔日金尊玉贵的巧姐儿于水火之中,如一道萤火微光,虽小但足以温暖人心。
我们在看书的时候不自觉把自己代入高大上的主角立场,却忘了其实我们都是岁月宏大叙事中善良渺小的“群众甲”“群众乙”,有时连自己的命运走向都不能把控。保持善良其实很简单,是看到弱者被欺压时不明哲保身而发出金石之声,是在恶人指白为黑时不信口迎合而保持适时缄默。在成长成熟的道路上保持善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善自嘲而不嘲人、处江湖而远江湖——这才是我们要坚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