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02日
品读确山红
  文/朱国喜
  确山是豫南小县,人口50万,境内一半山区一半平原。
  1984年,我接到驻马店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然后到确山县人民医院体检。第一次进城,没心情闲转,印象并不深。1991年,我从竹沟初中调到城边的一所中学任教,在县城安家生子,逐渐对确山有了深入了解。
  确山古称朗陵,后改朗山,宋代因避皇帝讳更名确山至今。县城不大,一条东西主街解放路,东边连着火车站,西边连着县政府。此街是县城最繁华的地方,也是最热闹的去处,很多政府机关和文化场所汇聚在一街两旁,电影院、新华书店、百货大楼等都在这条街上。县火车站具有悠久历史,居于京广铁路线上,旅客们从这里进站,早年乘绿皮火车,现在坐动车,去往北上广等大城市逐梦。
  出县城向南,几步之遥就到盘龙山。盘龙山是桐柏山余脉,山不高,东西走向,连绵起伏,植被丰茂。1947年12月,确山战役爆发,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一部在这里打了一场恶仗,牵制国民党部分兵力无法南顾,解了大别山刘邓大军被围之险。山上有日军留下的碉楼遗址,虽硝烟散尽、楼体坍塌,但日军的残暴仍让尚在的当年居民记忆犹新。如今,盘龙山被开发成公园,山下有湖泊、廊桥,植有各种乔木草皮,山上有古色古香的亭子供游客小憩,还建有确山解放纪念碑供市民瞻仰。
  县城靖宇广场西侧,有座古朴的两进院落,是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旧址。1927年4月,共产党员马尚德为配合北伐军挺进河南,回到家乡确山县领导发动了“确山暴动”,建立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农工民主政权——确山县临时治安委员会,西方媒体《泰晤士报》对此发出惊呼,党中央高度关注。同年11月,他又领导了刘店秋收起义。后来,马尚德被秘密派往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化名杨靖宇。1940年2月,因叛徒出卖,杨靖宇将军遭日军围捕,在饥寒交迫中壮烈殉国。
  城西30公里处的竹沟镇,曾是中共中央中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1939年,化名胡服的刘少奇主持中原局工作,与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革命家坐镇竹沟,指挥鄂豫皖苏4省抗日革命斗争。他说,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教导大队。竹沟就是“小延安”。中原局为党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新四军的3个师都是由竹沟走出去的军队发展壮大而成的。全国解放后,竹沟建起革命纪念馆和革命烈士陵园,周恩来题写馆名,李先念题写烈士陵园纪念碑的碑名。
  三四十年弹指一挥间,我由青丝变白发。其间,我走遍了县城的大街小巷和确山的山山水水。一座座青山连绵不断,可藏百万雄兵;迅速扩大的城区高楼林立,确山市民安居乐业;兴起的城乡产业稳健发展,确山人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确山,以红色的历史、绿色的山水和振兴的产业蜚声中原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