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秋鹏
6年前的12月,与乔叶老师的相识,如同获得一盏灯,照亮了我文学创作的道路。
清晰地记得那时,空气中流动着淡淡的寒意。我怀揣着对文学的热爱与憧憬,满心期待地踏入市文艺骨干培训班。文学培训的日子,充实而又难忘。乔叶老师的讲座,无疑是这场文学培训盛宴中最为耀眼的一道光芒。她站在讲台上,优雅而自信,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和力量。她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案例,为我们剖析文学的奥秘。她说:“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事情,大多数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这句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我的心湖,泛起层层涟漪。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只是平淡地存在,而没有真正地去感受、去体验。从那一刻起,我决定用一颗敏锐的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让自己的文字不仅仅是文字,更是对生活的生动感悟和诠释。
随着培训的推进,我对乔叶老师的敬仰之情日益加深。她不仅在课堂上倾囊相授,课后还耐心地为我解答了许多问题。她的亲切与随和,让我感受到了一位文学大家的风范。培训班最后一天,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室内,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窗外,金黄欲落的梧桐树叶在风中恋恋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不舍情缘。就在这美好的时刻,乔叶老师欣然与我合影。从那一刻起,乔叶老师的温和微笑,以及眼神中透露出的坚定与智慧,深深地印在我心里。我们站在窗前,身后是那幅深沉含蓄的冬日小景,仿佛我们就是这幅画卷的主题。这张照片的拍摄,成为我文学旅程中最为珍贵的回忆之一。
与乔叶老师分别后,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乔叶老师的话语和精神,成了我的陪伴。每当我在文学创作中遇到困难想退缩时,她的那句“如果有一天,你发现日子特别艰难,那可能是这次的收获将特别巨大”就会在耳边响起,给我坚持下去的勇气。
在之后的日子里,我更加努力地投入文学创作。有一篇报道,在哪里看到的已经忘了,是说乔叶老师曾经为了写好一篇关于传统手工艺人的文章,深入一个偏僻的小村落,与那些手工艺人同吃同住。她花费大量的时间观察他们的生活、工作,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在那个过程中,她不仅了解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更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些手工艺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热爱。我想,正是这种深入生活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让她的作品如《最慢的是活着》《认罪书》《宝水》等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和生命力。这些常提醒我写文字时要注重生活的细处、深处,要写出有生活情怀的东西。
我记住乔叶老师给予的启示,总是努力去品味身边的人和事,品味真实的生活,用自己的热爱去努力擦亮文学之灯。平平常常的人在困顿时朴实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总让我深受感动,我把它们写下来;那些与亲人与朋友与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日子,充满了欢笑与泪水,我把它们写下来;在阅读和观看影视时,有许多的心潮澎湃,我也用心地写下来。我不停地写诗歌、写散文、写小说,努力让文字充满真与情。创作中的每一个瞬间都如同一颗珍珠,串联起了我文学旅程中的精彩篇章,文学的魅力让我的人生获得丰富的营养。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只要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文学的星空必会有我的一点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