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12日
在乎天中山水之间也
——写在微短剧《又见欧阳修》播映之际
  全媒体记者 李贺建
  获知国家广电总局推出“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第五批推荐剧目中,我市拍摄的十集微短剧《又见欧阳修》入选。在微短剧《又见欧阳修》播映之际,记者日前采访了编剧、驻马店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康健。他向记者介绍了微短剧《又见欧阳修》创作的过程。
  在接到驻马店市文旅局要求创作“跟着微短剧去旅行”的任务后,从何处入手?从什么人物入手?从哪一段历史入手?成为创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多年以来,刘康健对驻马店历史研究比较深入,从1996年起独自研究发掘并发表《千古绝唱出中原》,前后对驻马店“盘古文化”“女娲文化”“西游文化”“天中文化”“驿站文化”等,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发掘。刘康健在仔细翻阅了驻马店市历史文化典籍后,决定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身上入手,通过穿越,实现古代文化与今日驻马店的对话,从而展现驻马店千年之后天翻地覆的变化。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教他识字。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神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对青苗法有所批评,且未执行。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任蔡州知州,改号“六一居士”。他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提拔、培养了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等作家,堪称“一代文宗”。
  刘康健在研究欧阳修历史生平时发现,欧阳修一直称自己为“醉翁”,可是到了驻马店市后,却改“醉翁”为“六一居士”,其中大有深意。有客人问:“六一,你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书一万卷,搜集收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文字一千卷,有一张琴,有一盘棋,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不就是‘六一’了吗?”
  刘康健研究发现,尽管欧阳修在蔡州时间不长,但“六一居士”的称谓使得欧阳修在这里获得了人生的空间。一贯严肃刻板的大学士欧阳修,变得天真可爱起来,晚年的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了。这就给文学创作以极大的空间,使穿越有了历史的厚重感。网络短剧要十分讲究悬念,故事要注重起承转合,起伏跌宕,才能引人入胜。
  刘康健在选择切口时颇费心思,从欧阳修平生最崇拜的人物韩愈、颜真卿身上寻找与欧阳修的关联,从天中山上韩愈写的《平淮西碑》和颜真卿写的“天中山”入手,找到了突破口。开剧写了欧阳修即将离开蔡州的夜晚,念念不忘天中山上的《平淮西碑》,一心想找出为什么当年李愬雪夜袭蔡州后,韩愈写的《平淮西碑》被大将石忠孝砸断。当欧阳修出了衙门再次登上天中山时,突然一下子穿越回了现代。
  《又见欧阳修》采取了“穿糖葫芦”的结构,一集一个故事,一集一个县域。故事结尾采取民间说书艺人的方式“甩包袱”,留下悬念。作为蔡州知州的欧阳修在此地一改往日的风格,成为“六一居士”,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故事和记载。
  刘康健觉得欧阳修当年成为“六一居士”,心态一定是非常平和的,寄情山水、一任性情,成为他生活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携酒遨游,在蔡州地面上到处走走,吟诗作赋:“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不花开。”于是,在刘康健的笔下,欧阳修来到了淮河岸边的正阳县、铜山脚下的泌阳、西游记中的嵖岈山、嫘祖故里的西平……
  微短剧在一个个故事中展开,欧阳修穿越千年回到现代的驻马店,看到了山河巨变的蔡州美景、吃到了蔡州美食、邂逅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发生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网络短剧《又见欧阳修》就在这娓娓道来中展现开来,美女导游刘畅带着欧阳修遍游驻马店,充分展示了大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天中山水之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