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温培雅
阳光明亮而温暖,让如黛的远山因为有了暖色调的加持,线条柔和了很多。在蓝天、远山组成的巨大画框里,大片大片远离城市、呼吸着旷野阳光和雨露的村庄和树木成为主角。树木顶着满头半绿半黄的树叶,像沉思的哲学家,亘古地伫立在季节的分界线中——一步立春,一步冬至。这幅画框里的主角除了静物,还有我们——一群喜欢唐诗宋词,更喜欢用有温度的文字缝补生活的人。
大雪无雪,冬至未至。这样的季节,很适合文朋诗友呼啸而出,去山野之畔、乡村深处寻觅诗词,于是,50多位文学爱好者在“书写山乡巨变助力文旅融合 天中作家看大美驿城”采风主题号召下聚在了一起,在走进大山、亲近乡村中感受季节的暖。
走进最缓山坡的最深处,寻觅那个藏在诗词平仄里的“乡野时光”。山门外,一树粒粒饱满的红柿如跳跃的韵脚,活泼地点亮了漫长的季节,也引发了一阵惊叹和按动快门的声音。心随意动、步移景换,记下了那一树红柿暗含的吉祥、那一张书桌摆放的闲适、那一幢小屋讲述的童话以及那一幅书法、那一壶清茶酝酿的过往。
静坐南山之南长出的南山民宿,远处田野纵横、白云悠然,近处落叶如笺、片片思恋。我只是一个路过的旅人,在冬日的一封短信中遇到了它,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我们在光影中对望,我用眼睛拍下它比月光还要洁白的房屋、比阳光还要温暖的椅子、比云朵还要柔软的问候,等待没有月光的夜里把它重新编织成一个皎洁的梦。
翻开冬日芈月山居的扉页,红色和绿色依旧是不变的主打色。红得浓烈,那是最好的山葡萄在最好的阳光里酿出的美酒,山野捧出的杯里摇晃红色波光,一半是上阙,一半是下阙;绿的朴实,那是漫山遍野生长的面条菜、荠菜、蒲公英晕染出的颜色,这些深深浅浅的绿色被锅气十足的柴火灶烹出了清香的味道,在桌上浓淡相宜、肥瘦合适,添一笔嫌多,减一笔太少——如同大自然刚刚出版的《调鼎集》。
聆听三秋醋博园里一坛陈醋的前世今生,“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里发出的一声慨叹穿越了千年,蹚过悠长的岁月河流,有人和着《诗经》的脉络重拾百年老店的传统技法,以“三秋”为名、以五谷为粕、以匠心酝酿,用浓烈的酸调和五脏、传承荣光。
在金顶山登高沐云,静听鸟鸣的和声时缓时急;在皇家驿站穿越时光,聆听岁月的马蹄渐行渐远……行行且停停,在这场诗和诗意的奔赴中,触摸风和风来的方向,凝望山和山峰的剪影,一路上让诗情蔓延生长,连缀起冬日的时光书。
很多难忘的瞬间、很多人间的佳境,纵然用最生动的语言也无法说出此刻的美好,那就用心中奔涌的文字书写、用手中聚焦的快门定格——放歌这万物蓬勃的冬天里的春天、吟诵这遍布阳光的时代和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