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1日
血糖高为什么会引起牙齿松动
  1.高血糖容易导致细菌滋生
  高血糖环境很容易导致细菌滋生,而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长期高血糖,口腔环境也较“甜”,这就为口腔内细菌的滋生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口腔内的细菌,会在牙齿和牙龈交界处形成牙菌斑和牙结石。这些菌斑和结石就是引发牙周病的“罪魁祸首”。
  2.高血糖易损伤牙龈下的小血管
  血糖升高,会给口腔细菌提供丰富的营养,可能导致牙龈下的小血管阻塞。
  3.高血糖容易降低免疫力
  高血糖容易导致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使得身体对抗感染的能力降低,牙周病(牙龈炎、牙周炎、牙龈脓肿等)风险增加。
  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炎症和损伤。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牙痛、牙齿松动、牙缝变大、牙龈萎缩,直至最后牙齿掉光。
  而且,糖尿病还会切实改变人体血液的供养能力,牙周和口腔组织的修复能力减弱,导致牙周病不易治愈。
  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以下3件事:
  1.口腔检查和护理
  确诊糖尿病后,尽早去做口腔检查,每年要定期检查。
  平时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要正确刷牙。餐后使用冲牙器或牙线,按摩牙龈。需要时,使用抗菌漱口水等。
  如果牙疼严重,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如果口腔疾病严重,尽快去口腔科。
  2.戒烟
  吸烟除了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还是引起牙周病的重要因素。
  吸烟会对牙龈组织产生长期的局部烧灼刺激,使牙龈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吸烟者通常口腔卫生状况较差,其牙面出现焦油沉积物,使牙石、菌斑更易于沉积,影响牙周健康,而且吸烟可影响牙周组织局部的血液循环,口腔防御功能降低,导致厌氧菌生长繁殖。吸烟还可能抑制成骨细胞,导致牙槽骨被吸收,牙缺失增加。
  3.尽量控制血糖达标
  控制好血糖水平,保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空腹5~7mmol/L,餐后8~10mmol/L。当然也是分层管理,老年人群、衰弱人群可适当放宽,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尽量达标。
  如果血糖明显超过正常范围值,就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时伤口久不愈合。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应多食用富含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等,规律锻炼、控制体重。 (孟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