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02月28日
心脏也会发炎?
  在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的当下,心肌炎作为一颗“隐匿炸弹”,悄然威胁着不少人的生命健康,了解它、预防它、战胜它至关重要。心肌炎究竟为何物?它是心肌的炎症性疾病,可由多种因素引发,如病毒感染(柯萨奇B病毒等常见)、细菌、真菌侵袭、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以及药物、毒物的副作用等。轻症者可能毫无察觉,或仅有轻微心悸、乏力;重症心肌炎起病急骤,可迅速出现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甚至引发心源性休克、猝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心肌炎并非毫无征兆。许多患者在发病前1~3周,会先经历一场类似感冒或胃肠道感染的“小风波”,发热、咽痛、咳嗽、腹泻等症状纷纷登场。待这些看似普通的病症稍有缓解,心脏问题却接踵而至:心慌心悸,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或是节奏完全乱了套;胸口闷得慌,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活动耐力明显下降,以往轻松的日常活动,如爬楼梯、散步,如今稍微动一下就气喘吁吁、极度疲惫,活动一下就喘不过气;有的还会出现胸痛,隐隐作痛或尖锐刺痛,让人不敢大意。
  防治结合,为心脏筑牢防线。不幸患病也别慌,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是首要任务,给疲惫的心脏按下“暂停键”,一般短则数周,长则数月。主要分为两大块:预防和治疗。
  1.预防:关键在于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适度运动,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分钟,如快走、慢跑;均衡饮食,多摄入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减少油腻、高糖食物;在呼吸道、肠道疾病流行季,少去人员密集场所,勤洗手,必要时戴口罩;预防接种流感等相关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2.治疗:急性期务必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负担,一般需休息2~4周,重者3~6个月甚至更久。遵循医嘱精准用药,抗病毒、营养心肌、调节免疫药物各司其职,如辅酶Q10改善心肌能量代谢,不能随意增减药量、停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肌酶、心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心脏恢复动态,便于医生调整方案。
  康复期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从慢走开始,依身体耐受逐步进阶至正常锻炼;舒缓情绪,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减压,避免焦虑、抑郁滋生;日常注意保暖,防止感冒诱发心肌炎复发;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若出现心悸、胸闷等疑似复发迹象,立即就医,莫要延误。
  (王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