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18日
心脏造影该不该做?
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告诉你
    马骏认真为患者检查

  文/图 全媒体记者 王捷 通讯员 魏丽
  近日,50岁的刘女士因持续胸痛、胸闷,到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豫南医院)心脏中心就诊。医生接诊后建议她做心脏造影检查。刘女士陷入恐慌,犹豫做还是不做检查。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心脏造影检查?今天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带大家了解关于心脏造影的那些事。
  据了解,当天该院心脏中心心内科主任马骏接诊后,仔细询问刘女士的症状。他结合临床经验,初步判断刘女士为冠心病,建议其住院并做个冠状动脉造影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听闻要“住院并进行微创手术”检查,刘女士有些慌了,言语间满是对造影手术的抵触。
  据了解,在门诊像刘女士这样的患者有很多,甚至有些患者一听要做造影检查就立马拒绝,因此耽误了病情。
  对于冠状动脉造影,马骏解释,冠状动脉造影俗称心脏造影,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心脏造影主要是为了了解冠状动脉的内部形态及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速度。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内部的形态可以显示出来,可以看到冠状动脉有没有狭窄、斑块等。动态冠状动脉造影能多体位充分展现冠状动脉各节段真实情况。
  心脏造影为什么是有创检查,而且还存在风险?“有创”指的是有器械进入人体内,进入体内就会有一定的风险。常见的冠状动脉造影的副作用主要有以下4个:
  1.穿刺损伤。该检查属于有创检查,穿刺部位可能有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动静脉瘘等损伤。因为导管需要在血管内穿行,可能会给血管造成损伤。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医生的操作,一般有经验的医生可以将风险控制得很小,患者无需过分担心。
  2.造影剂过敏。少数患者对造影剂过敏,轻则出现皮疹、瘙痒,严重的可能出现面部肿胀,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甚至危及生命。一般在过敏后及时给予抗过敏处理可以很快缓解症状。
  3.造影剂肾病。碘造影剂进入血管后需要通过肾脏排泄,这样会给肾脏带来一定负担,可能引起肾脏结构、功能异常。若检查后2~3天血清肌酐水平较检查前上升超25%,则可以被诊断为造影剂肾病。该症在高龄、心功能不全以及基础肾功能差的人群身上较常见。但大部分人检查后通过多喝水、补液、适当用药就能恢复良好,无须过分担心。
  4.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出现与冠状动脉闭塞后心肌缺血时间长短有很大关系。
  碘造影剂过敏的人、严重心率失常的人、严重贫血的人、患有低钾血症的人以及心肺功能不全和肝功能不全的人群,要谨慎进行检查,如需检查需要提前和医生进行沟通。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做心脏造影呢?
  心绞痛发作频繁者。曾经被确诊冠心病,且心绞痛发作频繁,无缘由地经常心脏疼痛的人;存在冠心病高危因素,如血脂异常、经常胸闷胸痛的人,高血压、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突发胸痛,且症状持续时间长于30分钟,同时有大汗淋漓、呼吸不畅、窒息感等症状的人需要进行心脏造影。
  服用药物无法缓解者。出现心绞痛后服药无法缓解症状,或是曾经做过支架、搭桥手术的患者,再次出现心绞痛,一般都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诱因。
  严重冠心病者。在冠状动脉CT检查下,提示严重心血管狭窄或动态心电图提示ST段改变。
  疾病无法明确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在彩超、心电图下均无法明确病因者。
  马骏说,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并没有传言中的那么恐怖,更不会威胁生命,患者不要听信谣言盲目拒绝检查,但也要把握好适应证,不可过度检查。
  马骏,副主任医师,驻马店广济心血管病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资深术者,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18年,擅长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药物和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高血脂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成功完成各类心脏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万余例,擅长IUS、OCT、FFR、IML等冠状动脉精准介入治疗,对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病变、钙化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有独到的见解和处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