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9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27日
忠诚铸盾护平安 用心守护显担当
——记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人防一分公司保安班长陈公山
  清晨5时40分,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人防一分公司一大队驿城公安分局岗点大院的梧桐树上还挂着露珠,保安班长陈公山已推开执勤岗亭的铁门。他习惯性地搓了搓双手,哈出的白气在玻璃窗上晕开一小片水雾。他深蓝色制服袖口的磨痕记录着14年时光,胸前戴着的党员徽章却始终锃亮如新。这位57岁的退伍老兵,带领平均年龄55岁的执勤班组,守护着占地23亩的办公区域,14年零安全事故。
  刻进骨子里的“活地图”
  侦察连退伍的陈公山,在军营里练就了一项独特技能。2021年调任分局岗点首日,他就带着卷尺和笔记本走遍院区,不停地写写画画。3天后,执勤岗亭里多了一份分局手绘平面图,多少处监控探头一清二楚,连围墙外第三棵杨树横枝的直径都精确到厘米。
  “东南角杨树横枝距地3.5米,叶簇遮挡形成视觉死角。”这条看似多余的备注,成为2023年除夕夜一案件线索的来源。当晚10时17分,分局突然停电,备用电源启动需要5分钟。陈公山摸黑冲向重点区域时,敏锐地捕捉到围墙外树枝异常晃动。他立即用手电打出信号,带领队员分三路包抄,在配电房后墙外面的人行道上堵住两名可疑人员。事后调取社会面监控显示,从发现异常到完成控制仅用时6.5分钟。“老陈的脑袋里装着动态沙盘。”办案民警的赞叹,道出了这位老兵的专业素养。
  刚柔并济的“老班长”
  陈公山的装备柜是个“百宝箱”,左侧分层码放着强光手电、对讲机备用电池和执法记录仪,每件物品都用魔术贴贴在固定位置;右侧装着降压药、速效救心丸和血糖仪,药盒上贴着有效期;侧边放着《执勤操作规范》,内页用红蓝两色笔迹区分重点。这个勤务柜见证着他“制度为骨、温情为髓”的带班理念。
  陈公山推行的“三查三到位”制度让岗点蝉联5年先进:每日交接班必查装备性能,确保应急响应到位;巡逻结束必查记录完整性,确保信息衔接到位;换岗前必查仪容规范,确保形象维护到位。去年雨季的一次深夜巡查中,队员老关的防暴棍握把出现2.1厘米的裂纹未被察觉。陈公山当即叫停巡逻,打着手电示范检查标准:“裂纹超过2厘米必须更换,否则握力会衰减30%。”说着他掏出随身携带的游标卡尺现场进行测量。
  连续一个月替患病队员老李值守周末夜班,陈公山在值班表上标注的替班记录细密如网格;为帮助新入职的小王掌握防暴叉使用技巧,他手绘的8张分解示意图上连腕部发力角度都用虚线标注;岗亭储物柜第三层抽屉里,20包独立封装的红糖姜茶按月排列,每包背面都写着“夜班饮用”……这些温情关爱,让班组成员平均在岗时长达5年。
  群众身边的“平安哨”
  分局门岗大厅西北角的便民服务台上,一叠淡蓝色卡片长年保持20张的存量。印着“保安老陈全天24小时在线”的便民卡,边缘已被摩擦得微微起毛。2022年深冬的一个下午,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攥着卡片在户籍窗口前徘徊,助听器滑落都浑然不觉。陈公山见状搬来软垫椅,取出执勤包里的A3纸用粗记号笔书写:“第一步:取号;第二步:复印身份证……”每个步骤间隔两行,字迹大如硬币。当老人捧着热茶说出“谢谢”时,他轻拍对方手背说:“您对着摄像头点点头就行,其他交给我们。”
  这样的场景每月都在重复上演:暴雨天用防雨布为忘关车窗的轿车搭起临时帐篷,布料边缘仔细压上鹅卵石;护送迷路学生回家时始终走在靠车道一侧,反光背心在车灯照射下闪烁;替因低血糖晕倒的群众联系家属后,执勤包里永远备有两颗水果糖……这些细节,被他视作“平安链条上的关键齿扣”。
  永不褪色的“守护者”
  在岗亭储物柜最底层,1985年的“五好战士”奖章与2023年的“优秀班长”证书并排而放。每当年轻队员问起奖章来历,陈公山都会一边用绒布仔细擦拭,一边说:“当兵时守着国境线,现在守着平安线,都是光荣的哨位。”
  2025年3月初,一场暴雪来袭。清晨4时5分,被积雪压断的梧桐枝干砸穿了配电室屋顶。当陈公山带人冲到现场时,电缆沟的积水已漫过脚踝。他率先跳进冰水,用防暴盾牌做成临时挡板,嘶吼声穿透呼啸的北风:“沙袋先垒东南角!档案室在那边!”两小时后,当抢修人员抵达时,这位57岁的老兵正弓着腰搬运最后一批沙袋,裤腿上的冰壳簌簌掉落。
  常年高强度巡逻让他的膝关节严重磨损,阴雨天上下台阶需扶着栏杆借力。领导多次提出调岗建议,他指着新装的电子巡更系统婉拒:“这些二维码巡更点得有人教老伙计们用。”
  暮色漫过院墙,陈公山开始了当班的第六次巡查。橡胶警棍轻叩水泥地的声响惊起几只麻雀,月光将他拉长的影子投在值班室的窗台上。那盆群众赠送的绿萝垂下新蔓,嫩叶恰好触到“党员示范岗”金属牌上的“岗”字。14载寒来暑往,这个深蓝色的身影依旧挺拔如松,在晨曦与星辉交替中,默默守护着万家灯火里的平凡日夜。
  (孙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