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海洋
麦子黄了,人们便开始收拾场面。场面就是打麦用的,所以也叫打麦场。
打麦场是忙碌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的乐园。
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一个打麦场。麦收前,队里派人把场面耙一遍,洒上一层水,用牛拉着石磙,一遍遍地碾压,直到把场面压得平展、光滑为止。这时的场面就像刚梳妆打扮过的小媳妇一样光鲜明亮。
麦子熟了,到处是忙碌的人。收割了的麦子,被一车一车地运送到打麦场上,先垛起来,集中力量先收割。等到地里麦子收割完,打麦场上才真正热闹起来。
人们把垛好的麦子扒开,分散在场面上,牛拉着石磙一遍一遍地碾压。上面的麦子碾压得差不多了,开始翻场,把下面没有碾到的麦子翻到上面。翻过之后,“吱吱扭扭”地又是一遍一遍地碾压。不知碾压了多少遍,用手扒开看看,麦穗上还有没有麦粒。直到麦穗上的麦粒都掉了,才停下。
往往是中午时分,人们正困乏的时候,队长站在高高的寨墙上喊:“起场了,起场了!”男劳力懒懒地走出家门,来到打麦场上。一到打麦场上,人们好像打了鸡血一样,马上斗志昂扬,有说有笑地开始起场。起场就是把碾压干净的麦秸叉到一边,只留下一层麦子。麦子就像一群光着身子的小孩子,赤裸裸地躺在场面上。
人们一边叉着麦秸,一边有说有笑地谈论着今年的丰收。
麦秸被暂时堆在一边等待再次碾压,或上垛。人们把麦子拢在一起,开始扬场。扬场可是技术活,有人扬,有人打掠。把麦子高高扬起,沉重的麦粒迅速落下,细小的麦糠飘落在周边。另一个人用扫帚一下一下从麦粒上掠过,把麦子上的杂物掠到一边。
麦子收拾干净,装进一个个口袋。那时的口袋都是帆布做的,一个口袋可以装百十斤,有米把高。装了麦子的口袋,一个个摆放在一起,好像等待检阅的战士。男劳力扛起口袋,一个个放进仓库里,或堆放在一边,或倒进麦圈里。年轻力壮的搬起口袋轻轻一下就放到肩上。更有力量的,一手抱一个,两个胳肢窝下就是两个口袋。这个时候人们好像在开展劳动竞赛,比谁扛得多、跑得快。人们忘记了辛苦,忘记了劳累,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麦子被运进仓库,打麦场上只剩下了麦秸,开始垛垛。一人站在上面,周围的人叉着麦秸,抛到上面。上面的那个人把麦秸均匀地分配到各个地方。
那时的麦秸垛都是圆形的,打麦多的生产队有几个麦秸垛。从麦秸垛的大小,可以看到收获的多少。
大人们在打麦场上忙碌着,卸车、叉麦秸、扬场、上垛等,小孩子最欢快,在场面上不停地追逐打闹。有时影响了大人干活,大人们便挥舞桑叉骂着驱赶,小孩子吓得一溜烟地跑开了。
打麦场是全队人的希望,是小孩子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