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8日
用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书写担当
    人大代表全程参与安置房分配、推进沟渠连通等民生实事落地,是刘阁街道人大工委探索“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模式的生动写照。     (资料图片)

  全媒体记者 张新理
  “我做梦也想不到,这辈子能住上楼房。”近日,驿城区人大代表梁丽在走访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刘阁街道吴楼村群众时,79岁的安置户张宏海拉着她的手激动地说。阳光下,老人身后吴楼村安置房小区整洁明亮,孩子在广场上嬉戏,村民坐在凉亭里拉家常。这一幕,正是刘阁街道人大工委以高质量代表工作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组织辖区各级人大代表全流程参与监督,确保安置小区项目圆满完成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刘阁街道人大工委创新推行“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机制,从推动3300多名村民拆迁安置难题圆满解决到推动民生项目落地转化为“幸福账单”,从整治人居环境“脏乱差”到沟渠连通改造“换新颜”……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书写担当,将“人民选我当代表 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誓言,深深镌刻在刘阁街道的每一寸土地上。
  “以前反映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人大代表主动到家里询问、商讨,坐在板凳上就把问题解决了。”近日,刘阁街道西高社区居民王建军说。这一变化得益于刘阁街道人大工委探索的“人大代表+网格化”工作新思路。“群众以前反映较多的是小区停车难、环境卫生差、物业服务不到位、绿化养护质量低等问题,今年初以来,刘阁街道人大工委多次组织人大代表走进西高社区、吴楼村等村,组织物业公司、业主代表召开座谈会,共商小区治理良策。”刘阁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文金辉说。
  刘阁街道现有5个社区、5个行政村,刘阁街道人大工委将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8名人大代表分别下沉至网格,与村(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组成联合调解小组,积极参与调解工作。人大代表通过2个代表联络站,走村入户走访、借用微信群接单等方式收集群众诉求,对简单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复杂问题联动协调解决。今年初以来,累计调解宅基地纠纷、赡养矛盾、土地流转等矛盾纠纷82起,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道”。
  刘阁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随着城乡建设加快,辖区多个村庄被纳入拆迁范围。然而,拆迁安置涉及面广,涉及问题复杂,部分群众因补偿标准、选房顺序等问题迟迟不肯签约,有的项目一度陷入僵局。
  “群众不是不支持发展,而是怕政策不透明,不能做到公平公正。”人大代表周旋在走访中发现,许多村民对政策理解有偏差,对政府安置分房过程存疑。为此,刘阁街道人大工委成立“阳光安置政策宣讲团”,挨家挨户解读安置补偿方案、公布安置对象、公开安置程序、统一安置标准,及时消除群众各种疑问并邀请村民代表参与安置房建设质量监督。按照“政策精、道理明、感情足、尺子公”的工作原则,在人大代表的全程监督下,吴楼村安置房项目提前3个月高质量竣工,1600多名村民及时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