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8日
“朱河驿站”里的大爱与乡愁
    马英和她打造的“朱河驿站”

  文/图 全媒体记者 高琳琳
  实习生 崔娇皎
  蚂蚁山的绿意漫过田埂,清风拂过朱河村的白墙黛瓦,这座藏在驿城区胡庙乡夏庄村的小村庄,像一幅被时光浸润的水墨画,在岁月里静静舒展。而坐落其间的“朱河驿站”,既是旅人歇脚的心灵港湾,更是两岸情深的温暖注脚——在这里,“朱”色不仅是村庄的印记,更是一份跨越海峡的牵挂与守护。
  “朱河驿站”还有一个温暖的名字:朱河村长者关爱中途站。70多岁的马英是“朱河驿站”的负责人。20年的台湾志工生涯,在她生命里刻下了深深的公益烙印。那些年,她穿梭于养老院的走廊,为孤寡老人梳发、读报,陪他们唠家常;她奔波在社区的公益现场,为需要的人递上一杯热水。“每次看到他们眼里的光,我就觉得自己做的一切都值。”马英常说。
  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了温和的痕迹,却从未磨去她骨子里的热忱。她每天坚持锻炼,半程马拉松的赛道上总有她的身影。“跑步不是和年轻人较劲,是和自己的心态较劲。”她笑着说,汗水浸湿衣衫时,她感受到的是生命的蓬勃。这份活力,她想传递给每一个同龄人。
  回到朱河村老家,马英把这份热忱装进了驿站的每一个角落。她知道,村里的老人们最怕孤独,她便常常搬个小板凳坐在他们中间,院子里常常回荡着爽朗的笑声;她还把在台湾学到的护理知识教给村里人,“多一个人懂护理,老人们就多一份保障”。马英笑着说。
  驿站的厨房里,永远飘着柴火慢炖的香气。无论是路过的旅人,还是村里的老人,都能在这里捧起一碗热饭,暖了胃、也暖了心。马英说:“驿站就是个大家庭,来了就是自家人。”
  夕阳西下时,路边的路灯亮了起来,映着“朱河驿站”4个大字,也映着马英忙碌的身影。从台湾到朱河,从青丝到白发,她用半生的坚守证明:爱无关地域,情不分两岸。这份藏在“朱”色里的深情,早已融入村庄的炊烟、老人的笑靥,成为蚂蚁山下最动人的风景——无论你来自何方,只要走进这里,就能读懂那份“朱”在你心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