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29日
复读到底值不值
  高考成绩公布后,一部分学生会选择“再战一年”。近年来,复读市场热度居高不下,一些学校的复读班即使费用高昂,却仍招生火爆。
  复读,被网友称为“成本最低的后悔药”。一部分考生之所以选择服下这味“药”,背后动机可能远比想象中的复杂多元。
  有人复读是出于“不甘心”的执念。几分之差与“梦中情校”擦肩而过、临场出现失误抱憾终身、一场突发疾病打乱备考节奏……这些“意难平”成了有些考生心中拔不掉的刺。还有一些考生在高考尘埃落定后,才惊觉高中3年尚未真正拼尽全力,学习潜力未被完全激发,复读便成了一场迟来的“自我救赎”。
  有人复读是为了“要更好”的追求。一部分复读生并非因“无学可上”而无奈复读。有的人本已手握高校录取通知书,可心底仍跃动着一簇火,非“双一流”不读、非心仪城市不去、非王牌专业不报,认为名校光环背后的平台资源、一线城市蕴含的潜在机遇、朝阳产业关联的专业前景等,是改变人生轨迹的关键筹码,于是选择“再战一年”。
  对个体而言,要不要复读,需要想清楚以下几个方面。
  复读不是万能的“灵丹妙药”。选择前不妨叩问内心:这份执着是源于对未来和理想的笃定,还是被名校光环或外界压力所裹挟?莫让一时执念化作禁锢脚步的锁链。高考后的人生赛道依然漫长,专升本、转专业、双学位、考研、创业……路径万千,皆可通向精彩人生。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若深思熟虑后仍决心复读,则需锚定方向、稳扎稳打,找准薄弱环节,科学规划节奏,不负沉甸甸的一年光阴。相信这份辛勤付出一定会是值得的。即使最终的成绩没有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在复读过程中锤炼的心性、培养的毅力,会让人终生难忘、受益匪浅。
  从社会层面而言,复读是一些学子调整航向、执着追梦的勇毅之举,复读生不应被贴上“失败者”标签,更不应被污名化。无论选择复读再战,又或是进入理想之外的学校重新出发,每一个基于理性思考、脚踏实地奋力前行的身影,都值得被尊重。
  当社会不再以“一次高考”论成败,当教育生态真正接纳“多元成长路径”,复读才更多是“理性的博弈”而非“无奈的选择”。这不仅是个体成熟的标志,更是我们这个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转自《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