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4日
山中一日
  文/温培雅
  车驶入山中的时候,大片的秋日黄昏也紧随而至。山道越来越窄,人烟越来越少,景色越来越开阔。
  有青山有溪水,有细雨有薄雾,有鸟鸣有虫声,但是无丝竹乱耳,无案牍劳形,无水泥森林。山似绝句,水如宋词,行走山中,却在卷里。
  前路越来越陡峭,就在我怀疑导航引错了方向时,曲径通幽处一栋民宿闪现。民宿依山而建,房舍参差分布,石阶上青苔暗生,房子与房子之间用石子拼成的小路和木头围成的栅栏均匀分割,围出独属自己的一方宁静。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了。
  停车柿树下,随民宿主人拾级而上,找到藏在半山处的房间“蒹霞萋萋”,旁边小路通向的房间是“墨渊居”和“如初见”,名字都很美,让人生出无限的诗意。房内设施一般,但好在布局宽敞,外面一个巨大的露台让远近风景一览无余。我很满意,坐在山中看山,才能更好地感受山。
  猴头菇烧肉口齿留香,农家新韭浓烈鲜嫩,不知道是赶路饿了还是食材新鲜的缘故,山脚下小餐厅几道热气腾腾的菜肴看似平平无奇,但是与日常所食味道迥异,入口后回味悠长。日子的平淡幸福不在于拥有一切,而在于身边一切的人和事都简单干净,就像这山中的最普通不过的餐食,咸淡适宜、温热可口,一切恰到好处。
  吃过饭散步,山脚下除了餐厅就只在花木植物之间建了两座凉亭,就像山水画中的留白,使整栋民宿看上去虚虚实实,如在梦中。凉亭中摆放的藤编桌椅半新不旧,恰如那些经历过的岁月,温润可亲。这里可喝茶看山、听风观云,更妙的是,亭边一侧茂盛的葫芦藤在风中摇曳,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发出轻微的簌簌声响。两只新摘的青色小葫芦静静躺在布满木纹的桌上,触手细腻微凉,大小正好置于掌心把玩。自古至今,文人皆喜以葫芦入诗入画,认为其谐音为“福禄”,寓意健康长寿。看来民宿的主人也深谙传统文化,这一棚葫芦让每个住客都能邂逅意外之喜。
  渐渐沉睡的民宿一片静谧,山中的夜安静又辽阔,孤独又踏实,耳朵也变得敏锐,连轻浅的落叶声都能捕捉到,一夜安眠无梦。早上被鸟鸣叫醒,推门出去,一种秋天特有的清冷气息扑面而来。时间尚早,在露台上继续喝茶发呆。山中观山,远山如泼墨,近山似工笔,绵延伸展;山中听水,远水如和弦,小溪似独奏,珠落玉盘。目光所及、耳畔所听又不仅仅是山水,还有时聚时散奔跑的云,或高或低细语的树,深红浅红盛开的花儿,所有的感官都被调动,去多角度感受这座山。
  想起清代书法家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拥有“春风大雅”胸襟,写出“秋水文章”的文人,应该是在看过人间聚散、世间冷暖后,依旧心藏半亩花田,坐拥半两清风,澄澈沉静、无嗔无怒的吧。
  寻山看山,其实我们想见的并不仅仅是山,而是想在其中找一处时间峡谷小憩,然后慢慢打开大山这本诗集的扉页,一行一行读繁华与落寞交织,收获与凋零并存的秋之况味,慢慢放下所有禁锢和羁绊,在山风中生出双翼,在秋光中自由飞翔,享受这虚度的时光,记下这时节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