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1版
发布日期:
响八县
  □陶中民
  “响八县”本名蔡玉贞,艺名蔡大脚,“响八县”是当地群众给她起的雅号。
  蔡玉贞,1912年出生,女,安徽临泉人,本姓洪,幼年丧父,靠母亲做针线度日。因不堪族人欺侮,母女俩于上个世纪40年代末漂泊至平舆辛店,并在此落户。迫于生计,玉贞9岁时被母亲送给本村马家做养女。不久,养父病故,养母带着她改嫁戏曲艺人蔡占魁,玉贞遂改姓蔡,并跟随继养父学戏。当时,女孩儿时兴裹小脚,而玉贞整天忙着学戏、演戏,根本没功夫裹脚,于是,就索性以“蔡大脚”为艺名。
  蔡玉贞起初跟养父唱坐台梆子,虽然练就了一幅好嗓子,并能熟练掌握行腔吐字,字正腔圆,可舞台经验不足。于是,她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苦练“手眼身法步”等舞台功夫。
  为了练好眼功,每晚演出结束后,她不顾疲劳,手持香火,两眼跟着火光在黑暗中上下左右转动,终于掌握了“青眼”“白眼”“怒眼”“媚眼”和“流星眼”等各种眼法技巧并运用自如。不管是亮相还是唱念做打,她都能把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准确到位,极富感染力。
  蔡玉贞音域宽广,高、中、低每个音区都丰富饱满,生旦净末各行当都能胜任,尤其擅长旦角。王宝钏、秦香莲等一个个戏曲人物在她的演绎下,无不活灵活现,生动传神。她还能根据剧情发展,瞬间入戏,喜时欢快活泼,悲时哀婉深沉,笑时花枝乱颤,哭时梨花带雨,让观众看得如痴如醉,跟着她笑,跟着她哭。
  经过长时间磨练,蔡玉贞能做到巧用气息和共鸣,合理用嗓,一天两三场,连唱十天半月不倒嗓,唱腔发音一直保持圆润、甜美。在当时无任何音响设备的情况下,百米外观众也能听得清清楚楚。因一直活跃在汝南、上蔡、正阳、息县、项城、临泉等地的戏曲舞台,时人送她雅号“响八县。”
  蔡玉贞一生演传统戏,熟练的剧目有30多个,最拿手的有《俞宽休妻》《秦香莲》《三上轿》《三皇姑出家》《玉虎坠》等,成功塑造了许多贤淑、善良,命运悲惨而又坚强不屈的妇女形象,很受观众喜爱。
  1951年,蔡玉贞应邀参加平舆县群众剧社。1954年,剧社到光山县演出,深受当地人民欢迎。为满足老区人民文化生活需要,平舆县群众剧社后被移交光山县,更名为光山县豫剧团,蔡玉贞自然成为剧团主演。
  1956年,蔡玉贞积极响应上级挖掘传统剧目的号召,把一生所学所演全部贡献出来,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1958年,蔡玉贞因病告别舞台,回平舆定居,仍在家中带病传授戏曲艺术。1971年3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