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每年影响全球超过3亿人,每年导致45万多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死亡案例是可以预防的。5月7日是第26个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主题是“为哮喘患者健康教育赋能”,旨在通过强化对哮喘患者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世界哮喘日,让我们关爱每一个人,控制每一刻,远离“会呼吸的痛”。
什么是哮喘?
哮喘是支气管哮喘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层。哮喘的主要症状是喘息、胸部紧迫、呼吸急促、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并且反复发作,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内的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减少了肺部的通气量,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
为什么会得哮喘?
一方面,哮喘与遗传因素有关。哮喘患者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并且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亲属患病率越高。另一方面,哮喘与环境接触有关。吸入了可能诱发过敏或刺激气道的物质和颗粒。此外,还有一些其他促发因素,例如冷空气、极端情绪、不当运动、药物和易过敏食物等。
治疗哮喘的误区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有哮喘,知道了也觉得不是什么大病,不吃药不看病,压根儿不往心里去。甚至还有人只要哮喘症状减轻,就沾沾自喜,立马停药,中断疗程。
虽然哮喘存在可以自行缓解的情况,但绝大多数人会出现病情反复甚至加重的情况。哮喘频繁的急性发作还会损伤肺功能,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哮喘防控三步走
尽管目前哮喘仍然很难根除,但是可以被有效控制。做到谨遵医嘱、规范用药、长期坚持这三步非常重要。大多数哮喘患者需要用两种类型的药物,一种是控制药物,需要每天按时使用并长时间维持的药物;另一种是缓解药物,又称急救药物,这些药物在有症状时按需使用,通过迅速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缓解哮喘症状。无论有无症状,患者应该使用控制药物,至少三到四个月,不得擅自停药减量,定期检测肺功能,哮喘控制至少一年。
虽然目前没有可以根治哮喘的药物,但全球有关哮喘治疗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通过一年的规范、持续的药物治疗可以达到哮喘的完全控制,可以和普通人一样正常生活。
哮喘防治的注意事项
1.应当正确的使用吸入类药物,因为吸入类药物是哮喘治疗的基石。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遵照医嘱规律使用,不擅自减量停药。
2.定期进行复诊。即便是自我感觉良好,没有任何呼吸问题,也应当每年复诊一次,以便评估肺功能情况,获取有效建议,帮助更好的控制和预防哮喘。
3.远离那些有可能导致哮喘发作的不利因素,如吸入性、食入性以及接触性过敏原等。
4.预防感冒。感冒会诱发支气管哮喘。因此,哮喘患者应当关注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不去人员密集场所。
(黄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