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报告(2018)》显示,我国老年人的跌倒率达到16%。跌倒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占伤害总死亡数的42%(69/10万)。
老年人跌倒后果严重,除导致死亡外,还会带来骨折、外伤和跌倒恐惧等负面影响,甚至导致残疾,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独立生活能力,生活质量降低,也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是老年人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什么是跌倒?
跌倒是指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包括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不包括靠在家具或墙壁上的情况。反复跌倒是老人开始失能的一种表现,说明老人丧失了自主活动的能力。反复跌倒是衰弱的前兆,预后不良。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的因素有很多种,主要为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包括地面湿滑、光线暗、地面杂物堆放等,个体因素包括生理改变、患病情况、服药情况和心理因素等。
老年人跌倒高发时间是什么时候?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时间并非黄昏或深夜,而是以白天上午时段为多。
如何有效预防跌倒:
1.选择合适的衣服和鞋子。老年人日常应穿宽松合体的衣服,长度要适宜,不可将裤角边缘踩在脚底。鞋要合脚,鞋底要粗糙、防滑,并且鞋内不要垫太厚的鞋垫,以免影响脚底感觉。
2.安全环境。居住环境应保持过道通畅无障碍,地面干燥无水渍。浴室地面应铺设防滑垫,浴室和洗手台应设置扶手。室内光照充足,设置夜灯。卫生间内安装紧急呼叫按钮。意识不清或躁动不安者,应加装床栏,并有家属陪伴。
3.安全活动。老年人应注意,饥饿、饱餐时不宜洗澡;洗澡水温不宜过高,一般为37℃~39℃;时间不宜过长,且运动后不宜立即洗澡;洗澡过程中如果需要变换体位,动作不宜过快,避免跌倒。上下楼梯:要注意做到“一扶二看三踏脚”。协助老年人扶住扶手或手牵老年人,指导其看清地面再下脚,脚底要完全踏在台阶上再起步,不要同时跨过几级台阶。避免走坡度大的楼梯或者台阶。起床三部曲:老年人起床时,不可过于着急,做到三个“半分钟”,即睡觉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先在床上躺半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移动至床沿,双腿下垂,在床沿上坐半分钟,最后下床站稳后才开始行走。
4.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运动是良医,也是提高老年人跌倒预防能力的有效措施。老年人应当选择一项或多项自己喜欢又适合的运动,例如健步走、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游泳、骑车、柔力球等,并进行长期、规律的锻炼。这类运动会改善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增强体力,延缓身体功能退化的速度。老年人在运动中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如果担心运动量和强度掌握不好,老年人可以选择到医疗机构进行运动心肺能力测试,以确定合适的运动量。不方便在户外运动的老年人可学习、掌握几个对预防跌倒非常有效的小妙招,如“金鸡独立”“坐位站起”“推墙俯卧撑”等,在家中进行锻炼。
万一摔倒,如何能最大程度地自我保护,将伤害降到最低?
用双手撑地,缓冲摔倒的影响。相对于臀部着地或一侧身体着地,用手撑地给老人造成的伤害以及治疗的难度要小得多。
跌倒后如何自己起身?
弯曲双腿,挪动臀部到放有垫子或毯子的椅子或床铺旁,然后让自己较舒适地平躺,盖好毯子,保持体温;休息片刻后尽力使自己向椅子的方向翻转身体,变成俯卧位;双手支撑地面,抬起臀部,弯曲膝关节,尽力使自己面向椅子跪立,双手扶住椅面;以椅子为支撑,尽力站起来,然后打电话寻求帮助。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