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19日
洗手的5大误区 小心“越洗越脏”
  有人会觉得,洗手哪有那么多讲究,直接放在水龙头下面冲冲就好了。虽然我们每天都在洗手,但是大多数人却不知道如何正确科学地洗手,甚至“越洗越脏”。
  洗手这件平凡的小事你真的做对了吗?快来了解一下洗手的正确方法吧。
  1.正确洗手需要注意什么?
  洗手一定要用流动的水,不要用盆里的水,揉搓的时间至少要15秒。不能仅仅用清水洗手,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才能有效去除病原菌。
  另外,肥皂在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干燥,及时清洗肥皂盒,如果盒底不能保持干燥,潮湿的环境下也会滋生细菌。
  2.洗手的误区
  误区一:所有洗手液都能杀菌
  洗手液主要分为普通型和抗菌杀菌型,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洗手液都有杀菌作用。在抗菌杀菌型洗手液中,抗菌型洗手液有杀菌作用,但杀菌率比较低,一般大于90%就可以起抗菌作用,而杀菌型洗手液则要求对目标菌杀菌率达到99.99%。
  误区二:免洗洗手液替代洗手
  使用免洗洗手液,始终会有物质留在手的表面,所以平常尽量少用,最好还是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洗手。此外,还有不少人就餐前直接用消毒湿巾代替洗手。专家指出,湿巾不能代替洗手,湿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
  误区三:洗手液用得越多越好
  很多人生怕洗不干净手,所以按出大量洗手液在手上,洗的时候使劲揉搓。事实上,这样的深度清洁会损伤皮肤,使皮肤不但留不住水分,还更容易让病菌侵入。
  误区四:用洗手盆洗手
  很多人认为,使用洗手盆洗手,手也能洗干净。其实经过反复洗手后,洗手盆里的水已经脏了。用脏水洗手,手仍然是脏的,根本达不到洗净手的目的。甚至还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的情况,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严重了。
  误区五:洗手后用毛巾擦干手
  洗手后应自然干燥或用一次性纸巾擦干。最好不要使用毛巾,毛巾容易潜藏病菌,易使洗净的双手沾染病菌,更不要用公共毛巾。
  (来源:科普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