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一吃一大把”的问题困扰着很多人,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老年人机体器官和系统功能减退,各种生理调节功能降低,对药物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减弱,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因此更应严格按照医师处方定时服药,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作用。但老年人往往多病共存、多药共用,记忆力、听力、视力等不同程度减退,漏服药物时有发生,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对于大多数普通药物(如感冒药),如果漏服时间未到正常用药间隔的一半,可按原量补服1次,但下次服药时间需延后;如果时间已超过用药间隔的一半以上,则不建议补服,下次正常服药即可。
对于降脂药(如他汀类)、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偶尔一次漏服影响不大,一般不需要补服。
对于抗血小板药(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漏服后12小时内可补服漏服剂量,已超过12小时,无须补服。
对于口服降糖药,应以血糖水平为参照,避免发生低血糖为原则进行处理。短效胰岛素一般在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如遗忘,可于餐后立即注射。预混胰岛素一般在早、晚餐前15~30分钟注射,如遗忘,可于餐后立即注射;若想起时已太迟,应测定午餐前血糖水平,当超过10mmol/L时,可临时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一般每日一次,遗漏应尽快补打。
对于某些特殊药物的漏服,建议咨询专科医师或药师,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老年人如何避免漏服药物,可参考以下方法:
1.使用带标识的分装药盒,利用颜色鲜明的便签,标注提示语贴在明显的位置,提示按时服药。
2.列出每日服药清单,清单放在醒目位置,服药后可打“√”标识。
3.设置闹钟或手机备忘录定时提醒,或者让子女发送手机定时短信,提醒按时服药。
(张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