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
科学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高于正常值(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随之加大。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占所有高血压患者的90%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的病因有多种,包括遗传因素、精神和环境因素、年龄因素、不良生活习惯因素、药物的影响及其他疾病影响因素。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肢体麻木、心悸、胸闷、乏力等,也可能出现视力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可引发多种并发症,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等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居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坚持治疗,切不可随意停药,已确诊为高血压,应遵医嘱规律服药,做好日常病情监测。
  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合理膳食 饮食上要注意低盐、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日常饮食要限制钠盐的摄入,避免食用含钠盐高的腌制品及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等,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5克为宜,多吃蔬菜、水果,避免多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性的食物,并减少味精、酱油等调味品的使用。
  控制体重 建议将体重维持在健康范围内,避免过度肥胖和超重,过度肥胖者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
  适量运动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每周至少运动3到5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比如散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所以要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吸入二手烟。
  心理平衡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通过心理调适、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总之,高血压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血压的预防需要持之以恒,应从日常生活做起。 (李沛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