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工作中,经常会碰见许多患者拿着体检报告来咨询,“医生,你看看我的心电图报告,窦性心律或者窦性心动过缓,这是咋回事啊?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很严重?”今天,我将为大家进行答疑解惑。
正常人的心律就叫“窦性心律”,所以看到这些报告的字眼,大家不用紧张。那么窦性心动过缓是什么意思呢?窦性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搏动异常变慢的现象,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如果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即为窦性心动过缓。其实在这里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我国早在2020年发布的《心动过缓和传到异常患者的评估与管理专家共识2020》已经将窦性心动过缓定义为小于每分钟50次了。心动过缓可以为生理性的,也可以为病理性的。
病理性的心动过缓,可以由于心跳太慢引起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头痛、黑蒙,甚至可以导致一过性晕厥。病理性最常见的原因有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梗死、高血钾、碱中毒、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等。这类病人医生会对疾病去除诱因后进一步评估,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行起搏器植入手术进行治疗。
生理性的窦性心动过缓常没有症状,一些健康的老年人和平时从事体育运动的年轻人、规律运动的健康达人也可以出现心动过缓的情况,甚至心率降至每分钟40~50次/分,这一类人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乏力、头晕、心慌、胸闷的情况,为生理性的,不要太在意,定期自行监测心率,一般无需治疗。
(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