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03月07日
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
  耳是人类感知声音的重要器官,也是我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耳的结构复杂而精巧,让我们能够享受美妙的音乐、听到亲人的呼唤、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
  耳是如何工作的
  要保护听力,首先需要了解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的耳分为三部分: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它们负责收集声音并将其传输至中耳。中耳包括鼓膜和三块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共同构成声音传导链,将声音从外耳传导至内耳。内耳是声音感知的主要场所,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当声音振动传到耳蜗时,耳蜗中的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输至大脑皮层进行处理。外耳、中耳或内耳的任何一个部分受损,都可能导致听力下降。
  按病变发生部位,耳聋可分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三类。听力损失的原因
  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耳蜗中的毛细胞和听神经会逐渐退化,导致老年性耳聋。这是我国听力残疾的首要原因。这种听力损失通常是渐进式的,最先影响的是对高频声音的感知,例如听不清鸟叫声或电话铃声。
  噪音暴露:这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暴露在高音量环境中,如建筑工地、酒吧、KTV等,会导致内耳中的毛细胞受损。毛细胞是听觉系统中非常脆弱的部分,一旦受损,无法再生。
  耳部疾病:中耳炎、外耳道感染或堵塞、耳部肿瘤等能通过压迫、破坏或侵犯耳部结构,影响声音的传递,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中有听力损失患者,后代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可能更高。遗传性听力损失可能在出生时就存在(先天性),也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
  保护听力怎么做
  第一,控制音量。使用耳机时,音量应保持在最大音量的60%以下,且每天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在嘈杂环境中,尽量使用降噪耳机,避免通过提高音量来掩盖噪音。
  第二,减少噪音暴露。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高噪音环境。如果无法避免,应佩戴耳塞或耳罩,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第三,定时休息。长时间使用耳机后,应让耳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听觉疲劳。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让自己处于安静环境中,帮助耳恢复。
  第四,定期检查听力。定期进行听力测试,尤其是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的人群。如果发现听力下降或耳鸣,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第五,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和镁的食物,如鱼类、坚果和绿叶蔬菜,有助于保护听力。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可能损害内耳血管,进而影响听力。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