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12版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1日
扎根乡村践初心 真情帮扶暖民心
——记中国人寿泌阳支公司驻泌阳县黄山口乡耿庄村第一书记马战峰
  全媒体记者刘琳 通讯员 刘家福
  在泌阳县黄山口乡耿庄村,有这样一个驻村第一书记,他的工作日志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急难愁盼”,他用双脚丈量民情,以实干践行初心,让“村民小事”成为乡村振兴的“暖心大事”,他就是中国人寿泌阳支公司驻泌阳县黄山口乡耿庄村第一书记马战峰。
  正当小麦拔节扬花时,一场场携带着高温的热风席卷中原大地。看着一块块被风吹得枯黄的麦地,剥开含在苞里欲出不能的稚嫩麦穗,“卡脖子”旱和干热风,看着眼前的情景,马战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他想足了点子,搜尽了枯肠,坚信“人定胜天”。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集思广益寻求抗旱方案,盘点村域内所有能利用的水利资源,根据杨寨水库设施完备的灌溉条件,充分发挥主渠道供水优势,动员各村广开支渠,能引流的尽量引流,不能引流的采取机器抽水提灌,力求把水引到能浇灌的每一块田地。在抗旱的日子里,马战峰既是流动抗旱的“吹哨人”,又是后勤保障的“服务员”,哪里出现了问题,哪里就会看到马战峰的身影,那里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他就会及时赶到化解。在关键时期,村民资金保障出现了问题,灌渠维护,机械维修,购置设备和油料都需要钱,眼看这些非钱不能解决的事影响了全村抗旱的进度,马战峰心急如焚,心想:总不能因为缺钱,让抗旱工作在节骨眼上“停摆”吧!他紧急和村干部商议,采取村集体出一点,群众兑一点,干部筹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先后汇拢资金30万元,很快解决了抗旱缺资金的燃眉之急。由于马战峰协调有方,保障有力,全村的抗旱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全村2200多亩麦田得到及时浇灌,占麦播面积的85%以上,有效解除了旱情,消除了干热风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实现了“大灾之年不减产,人定胜天保丰收”的奇迹。
  夏收是“三夏”的重要一环,确保颗粒归仓更是民心所盼。马战峰根据山区农田地块小,不适宜大型机械收割的实际,他奔赴桐柏、方城等山地寻求小型收割机。经多方联系,引进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机械五台。这些小型机轻巧灵活,再小的地块都能进,山地坡地都能割,极大地推进了全村的机收进度。按村民的话说:“往年俺村的这些“巴掌田”都是靠人工收割,麦收下来总得个十天半月,遇上阴雨天,眼睁睁看着麦子出芽烂在地里,多心痛人呀!马书记为俺想得真周到,一两天就把麦子收完了。
  为了确保“三夏”生产顺利有序开展,马战峰超前制订方案,对村情及“三夏”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研判,根据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困难家庭人手少,孤寡老人缺帮手的实际,他及时建立了党员先锋队、向善志愿者帮扶队和红领巾服务队,整合多方力量,助力“三夏”攻坚,在田间地头上处处都能看到党旗飘扬和红马甲的身影,帮助村民开展趁天抢收,趁墒播种,麦秆禁烧等工作。在马战峰的精心组织和榜样带动下,全村的“三夏”工作有序推进,没有一户因缺人手而延误麦收和夏种的。
  在马战峰心中,他把耿庄村当家庭、把村民当家人、把村事当家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驻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用真情真心让村庄逐步蜕变出“新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