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超过1.8亿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无论是慢性病还是慢性病引起的脑供血不足,早期的干预都是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患者还是其家人,一定要关注自身及老人健康状况,尽早发现问题。
预防脑供血不足,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患者,都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以下自我管理措施。
1.健康饮食
多吃水果和蔬菜,因为水果和蔬菜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和矿物质。
多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类、瘦肉、豆类和坚果。减少饱和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全脂奶制品和油炸食品。控制盐的摄入,因高盐饮食会导致高血压,增加脑供血不足的风险。
2.保持适量运动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定期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促进血液循环。
3.戒烟戒酒
吸烟会损害血管,增加动脉硬化的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4.控制血压和血糖
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使它们保持在正常范围。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用控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药物。
5.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应通过健康饮食和定期锻炼将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
6.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会影响血液循环。每一个小时起来活动几分钟,伸展身体,促进血液流动。
7.管理压力
长期心理压力会影响心血管健康。可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来舒缓压力。
(据“养生中国”微信公众号)